韭菜
(荤辛)活血通滞
韭菜(专入肝肾肠胃)。味辛微酸。气温无毒。按辛则能散。温则能行。滞气客于肠胃。则血因气而益阻。胃气不通于五脏。则腰膝冷而 癖生。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肝肾虚则启闭非时。经曰。足厥阴病则为遗尿。及为白淫。服此气行血散。肝补肾固。而病安有不愈乎?故书有云韭味最利病患。凡一切血瘀气滞等症。俱能使之立效。(震亨曰。心痛有食热物。及怒郁。致死血留于胃口作痛者。宜用韭汁桔梗加入药中。开提气血。有肾气上攻以致心痛者。宜用韭汁和五苓散为丸。空心茴香汤下。盖韭性急能散胃口气血滞也。又反胃宜用韭汁二杯。入姜汁牛乳各一杯。细细温服。盖韭汁消血。姜汁消痰和胃。牛乳能解热润燥补虚也。单方总录曰。食不得入。是有火。食久反出。是无火也。士材又谓此不必拘。但察脉大有力。呕吐酸臭。当作热治。脉小无力。呕吐清水。当作寒医。色之黄白而枯者为虚寒。红赤而泽者为实热。能合色脉。庶乎无误?)如犬蛇伤。用此捣烂如泥。加盐少许。作浓箍频换则安。被刑杖及打血凝。薄敷运动即散。久病下痢不止。同鲫鱼煮食即止。但火甚阴虚。用之为最忌焉。忌蜜牛肉。(汪昂曰。今人多以韭炒牛肉。其味甚佳。亦未见其作害。又按经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气味合而明之。以补精益气。五菜。韭薤葱葵藿也。五果。桃李枣杏栗也。使韭果忌牛肉。则经何以又不言其有忌乎?
)韭子功治略同。但治遗精白浊更胜。(素问曰。足厥阴病则遗尿。思想无穷。入房太甚。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男随溲而下。女子绵绵而下。韭子之治遗精漏泄。小便频数。女人带下者。能入厥阴补下焦肝及命门之不足。命门者藏精之府。故同治云。)蒸暴炒研用。(救急易方。烟熏虫牙用瓦片 红。安韭子数粒。清油数点。待烟起。以筒吸引至痛处。良久。以温水漱吐。有小虫出为效。未尽。再熏。)

- 韭菜《本草求真》
- 韭菜《医学入门》
- 韭菜《得配本草》
- 韭菜《饮食须知》
- 韭菜《本草便读》
- 韭菜《食物疗法》
- 韭菜《本草分经》
- 韭菜《老年食养食疗》
- 韭菜《本草分经》
- 韭菜《服食导饵》
- 韭菜《本草分经》
- 韭白《汤液本草》
- 韭菜《本草撮要》
- 韭(韭子)《本草新编》
- 韭菜《药性切用》
- 韭(根叶同用)、韭子《本草思辨录》
- 韭菜(《滇南本草》)《中医饮食营养学》
- 韭《名医别录》
- 韭菜、韭菜子《滇南本草》
- 韭《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韭菜汁《保健药膳》
- 韭《本经逢原》
- 韭菜粥《保健药膳》
- 韭《顾松园医镜》
- 韭菜粥(《本草纲目》)《中医饮食营养学》
- 韭《证类本草》
- 韭可坠金《古今医统大全》
- 韭《冯氏锦囊秘录》
- 韭莱炒羊肝《古代房中秘方》
- 韭《本草蒙筌》
- 韭乌《医学入门》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