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糖
沙糖(专入肝)。本于甘蔗所成。甘蔗气禀冲和。味甘气寒。已为除热润燥之味。其治则能利肠解烦。消痰止渴。至于沙糖。经火 炼。性转为温。色变为赤。与蔗又似有别。(时珍曰。沙糖本草言其性寒。苏恭谓其冷利。皆昧此理。)故能行血化瘀。是以产妇血晕。多有用此与酒冲服。取其得以入血消瘀也。小儿丸散用此调服。取其温以通滞也。烟草用以解毒。亦取其有开导之力也。然性温则消则下。故虚热过服则有损齿消肌之病。味甘主缓主壅。故痰湿过服。则有恋膈胀满之弊。此又不可不深思而熟察耳。(时珍曰。沙糖性温。殊于蔗浆。故不宜多食。与鱼笋之类同食。皆不益人。今人每用为调和。徒取其适口。而不言阴受其害也。)白糖因晒浮结而成。(种类造法不一。)体轻味甘色白。主治亦颇相似。然紫入血。而白入气。久食反有热壅上膈之虞。书言能以清热。似非正谈。(时珍曰。石蜜糖比之紫沙糖性稍平。功用相同。入药胜之。然不冷利。若久食则助热损齿生虫之害也。)试以口燥之会食此。其燥益甚。口冷之会食之。其冷即除。且致转为燥渴生痰。于此可觇大概矣。又奚必过为辨论哉!

- 沙糖《本草求真》
- 沙糖《证类本草》
- 沙糖《本经逢原》
- 沙糖《冯氏锦囊秘录》
- 沙糖《得配本草》
- 沙糖《本草衍义》
- 沙糖〈寒〉《食疗本草》
- 沙糖《新修本草》
- 沙图穆苏《中医词典》
- 沙糖《饮膳正要》
- 沙菀蒺藜《顾松园医镜》
- 沙糖《千金翼方》
- 沙菀蒺藜《本草撮要》
- 沙糖《本草纲目》
- 沙菀蒺藜《药性切用》
- 沙石入目秘方《华佗神方》
- 沙眼《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沙石淋《金匮翼》
- 沙眼《百病自测》
- 沙石淋《儒门事亲》
- 沙眼《中医眼科学》
- 沙石淋《中医词典》
- 沙眼《眼科学》
- 沙虱伤《外科证治全书》
- 沙眼的病因、诊断《中医眼科学》
- 沙虱候《诸病源候论》
- 沙眼衣原体《医学微生物学》
- 沙虱毒门主方《疡医大全》
- 沙鱼《饮膳正要》
- 沙虱毒方六首《外台秘要》
- 沙蜮《中医词典》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