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复花
(五果)散肺气分风寒除喘
旋复花(专入肺)。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除喘之力。缘辛则散邪。苦则。润则通秘。温则宣滞行痰。杏仁气味俱备。故凡肺经感受风寒。而见喘嗽咳逆。胸满便秘。烦热头痛。与夫蛊毒疮疡。狗毒面毒锡毒金疮。无不可以调治。(按医余云。索面豆粉。近杏仁则烂。是杏仁能消其积也。狗咬伤疮。冠氏方用烂嚼杏仁以涂。即愈。是杏仁能解狗毒也。诸疮肿痛。用杏仁去皮研摅取膏。入轻粉麻油调搽神效。是杏仁能治疮疡毒也。目中翳遮。但瞳子不破。圣济录用杏仁三升去皮。面裹作三包。糖火煨熟。去面研烂。压去油。每用一钱。入铜绿一钱。研匀点之。是杏仁能治目翳也。)东垣论杏仁与紫菀。均属宣肺除郁开溺。而一主于肺经之血。(紫菀)一主于肺经之气。(杏仁)杏仁与桃仁俱治便秘。而一治其脉浮气喘便秘。于昼而见。(杏仁)一治其脉沉狂发便闭。于夜而见。(桃仁)冯楚瞻论杏仁栝蒌均属除痰。而一从腠理中发散以祛。故表虚者最忌。(杏仁)一从肠胃中清利以除。故里虚者切忌。(栝蒌)诸药貌虽相同。而究实有分辨。不可不细审而详察也。但用杏仁以治便秘。须用陈皮以佐。则气始通。(杲曰。脉浮者属气。用杏仁陈皮。脉沉者属血。用桃仁陈皮。肺与大肠为表里。贲门在胃口之上。上主往来。魄门即肛门。主收纳。为气之通道。故并用陈皮佐之。)至书所言久服令人须眉发落。亦是耗气之故。今人以此混治阴虚喘嗽。及于亡血家妄投。其亦未明耗气损血之义也乎!去皮尖炒研。发散连皮尖研。双仁者杀人。得火良。恶黄黄芩葛根。

- 旋复花《本草求真》
- 旋复花《本草求真》
- 旋复花《本草新编》
- 旋复花《顾松园医镜》
- 旋复花《本经逢原》
- 旋复花《证类本草》
- 旋复花《本草从新》
- 旋复花《医学入门》
- 旋复花《本草崇原》
- 旋复花《冯氏锦囊秘录》
- 旋复花《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旋复花《本草备要》
- 旋复花《名医别录》
- 旋复花《汤液本草》
- 旋复花《本草分经》
- 旋复花《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旋复花《本草分经》
- 旋复花《新修本草》
- 旋复花《本草择要纲目》
- 旋复花《本草经集注》
- 旋复花《本草害利》
- 旋复花《千金翼方》
- 旋复花《本草撮要》
- 旋复花《雷公炮制药性解》
- 旋复花《药性切用》
- 旋复花《雷公炮炙论》
- 旋复花《本草乘雅半偈》
- 旋复花《神农本草经》
- 旋复花《本草图经》
- 旋复代赭汤《伤寒括要》
- 旋复花茶《茶饮保健》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