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灵脂
(原禽)入肝行血破瘀止痛
五灵脂(专入心肝)。即北地寒号虫鸟矢也。(时珍曰。曷旦乃候时之鸟也。五台诸山甚多。其状如小鸡。四足有肉翅。夏月毛采五色。自鸣若曰凤凰不如我。至冬毛落如鸟雏。忍寒而号。曰得过且过。其矢恒集一处。气甚臊恶。粒大如豆。采之有如糊者。有粘块如糖者。人亦以砂石杂而货之。凡用以糖心润泽者为真。)以其受五行之灵。其矢状如凝脂。故有五灵脂之号。其气腥臭难闻。其味苦酸而辛。惟其腥秽难闻。故能入血凝臭秽之处而疗其病。惟其味苦酸而辛。故能入心与肝而泄其滞。是以心中血气刺痛。妇人产后少腹儿枕块痛。及痰挟血成窠囊。血凝作痛。目翳往来不定等症。皆为血分行气必需之药。(宗 曰。有人病目中翳往来不定。此乃血所病也。肝受血则能视。目病不治血。为背理也。用五灵脂之药而愈。又有人被蛇毒所伤。良久昏愦。僧以酒调药二钱灌之。遂苏。仍以滓敷咬处。少顷。复灌二钱。其苦皆去。问之。乃五灵脂一两。雄黄半两。同为末耳。又李仲南云。五灵脂治崩中。非止治血之药。乃去风之剂。风动物也。冲任经虚。治风伤袭营血。以致崩中暴下。与荆芥防风治崩义同。方悟古人识见深远如此。此亦一说。但未及肝血虚滞亦自生风之意。按冲为血海。任为胞胎。任脉通。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无崩漏之患。且易生子。)若女子血崩。经水过多。赤带不止。宜半生半炒,酒调服之。亦治气逆癫痫。及解虫毒药毒。但此气味俱浓。辛膻不堪。纲目指为甘温。张氏谓非正论。改为性寒。不为无见。故仅可治有余之滞。若使气血不足。服之大损真气。腥更使人动吐。所当避也。酒飞去砂石。晒干入药。行血宜生。止血宜炒。恶人参。

- 五灵脂《本草求真》
- 五灵脂《顾松园医镜》
- 五灵脂《本草新编》
- 五灵脂《证类本草》
- 五灵脂《本经逢原》
- 五灵脂《医学入门》
- 五灵脂《本草从新》
- 五灵脂《冯氏锦囊秘录》
- 五灵脂《得配本草》
- 五灵脂《本草易读》
- 五灵脂《中药学》
- 五灵脂《本草蒙筌》
- 五灵脂《本草便读》
- 五灵脂《本草备要》
- 五灵脂《本草经解》
- 五灵脂《汤液本草》
- 五灵脂《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五灵脂《本草衍义》
- 五灵脂《本草分经》
- 五灵脂《中药炮制》
- 五灵脂《本草择要纲目》
- 五灵脂《玉楸药解》
- 五灵脂《本草撮要》
- 五灵脂《药笼小品》
- 五灵脂《外科全生集》
- 五灵脂《雷公炮制药性解》
- 五灵脂《药性切用》
- 五灵丸《普济本事方》
- 五灵脂《本草乘雅半偈》
- 五淋痛甚久不愈《奇效简便良方》
- 五灵脂丸《妇人大全良方》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