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花
(毒草)大通里外水道
芫花(专入脾肺肾)。味辛而苦。气温有毒。亦反甘草。主治颇与大戟甘遂。皆能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然此味苦而辛。苦则内泄。辛则外搜。故凡水隐痰癖。皮肤胀满。喘急痛引胸胁。咳嗽胀疟。里外水闭。危迫殆甚者。用此毒性至紧。无不立应。(饮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伏饮之异。李时珍云。夫饮有五。皆出内啜水浆。外受湿气。郁蓄而为留饮。流于胸则为支饮。令人喘咳寒热。吐沫背寒。流于肺则为悬饮。令人咳唾痛引缺盆两胁。流于心下则为伏饮。令人胸满呕吐寒热眩晕。流于肠胃则为痰饮。令人腹鸣吐水。胸胁支满。或作泄泻。忽肥忽瘦。流于经络则为溢饮。令人沉重注痛。或作水气跗踵。又水有风水皮水正水黄汗之别。如水积胞中坚满如石。则为石水。汗如柏汁炙黄。名曰黄汗。久而不愈。则为痈脓。又水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在背则冷。在胁则胀。)不似甘遂苦寒。止泄经隧水湿。大戟苦寒。止泄脏腑水湿。荛花与此气味虽属相同。而性较此多寒之有异耳!此虽取效甚捷。误用多致夭折。不可不慎。根名蜀桑。止可敷疮毒鱼。及捣汁浸线。系落痔疮。他不宜用。叶似柳。花紫碧色。叶生花落。陈久者良。醋煮过。水浸暴用。反甘草。(叶可擦肤赤肿作伤。)

- 芫花《本草求真》
- 芫花《证类本草》
- 芫花《本经逢原》
- 芫花《医学入门》
- 芫花《本草从新》
- 芫花《冯氏锦囊秘录》
- 芫花《得配本草》
- 芫花《本草易读》
- 芫花《中药学》
- 芫花《本草蒙筌》
- 芫花《本草崇原》
- 芫花《本草备要》
- 芫花《本草便读》
- 芫花《汤液本草》
- 芫花《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芫花《本草经集注》
- 芫花《名医别录》
- 芫花《中药炮制》
- 芫花《本草分经》
- 芫花《长沙药解》
- 芫花《本草择要纲目》
- 芫花《药笼小品》
- 芫花《本草撮要》
- 芫花《千金翼方》
- 芫花《药性切用》
- 芫花《本草纲目》
- 芫花《药征》
- 元珠先生《中医词典》
- 芫花《本草乘雅半偈》
- 元痈《中医词典》
- 芫花《本草图经》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