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
(湿生)解伏热除鬼疰
蚯蚓(专入脾经络)。最属寒味。观书所载甚明。其言味咸性寒。无毒。其论所治。则云能主伏尸鬼疰。伤寒伏热。狂谬热病。发狂血热。痘疮斑多紫黑。症瘕黄胆。损伤垂危。瘰 溃烂流串。肾风香港脚。备极热毒形症。皆能调治。(宗 曰。肾脏风下疰病。不可缺也。颂曰。香港脚药必须此物为使。然亦有毒。有人因脚病。药中用此。果得奇效。病愈。服之不辍。至二十余日。燥愦。但欲饮水不已。遂至顿委。大抵攻病用毒药。中病即当止也。)则其气味之寒。不待言矣!究其所以致治。则因此物伏处洼处。(水湿)钻土饮泉。是其本性。故能除其鬼疰。解其伏热。且味咸主下。处湿而以入湿为功。故于湿热之病。湿热之物。遇之即化。停症畜水。触着即消。而使尽从小便而出。(时珍曰。其性寒而下行。故能解诸热疾下行。且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矧蚓本有钻土之能。化血之力。而凡跌仆受伤。血瘀经络。又安有任其停蓄而不为之消化乎?但审认不确。妄为投用。良非所宜。取老蚯蚓白头者良。捣汁井水调下。入药。或晒干为末。(汪昂云。中其毒者。盐水解之。张将军病蚯蚓咬毒。每夕浓煎盐水洗身。数过而愈。)或微炙。或烧灰。各随本方用。

- 蚯蚓《本草求真》
- 蚯蚓《吴普本草》
- 蚯蚓《本经逢原》
- 蚯蚓《雷公炮炙论》
- 蚯蚓《得配本草》
- 蚯蚓《本草纲目》
- 蚯蚓《中药学》
- 蚯蚓《神农本草经》
- 蚯蚓《本草崇原》
- 秋燥证治论《温病正宗》
- 蚯蚓《本草撮要》
- 秋燥证治《温病正宗》
- 蚯蚓《外科全生集》
- 秋燥条辨十一条《六因条辨》
- 蚯蚓毒《奇效简便良方》
- 秋燥门方《医门法律》
- 蚯蚓粪《本草易读》
- 秋燥论《医门法律》
- 蚯蚓粪《外科全生集》
- 秋燥辨论《六因条辨》
- 蚯蚓候《诸病源候论》
- 秋燥《校注医醇剩义》
- 蚯蚓秘方《华佗神方》
- 秋燥《时病论》
- 蚯蚓泥《本草纲目》
- 秋燥《回春录》
- 蚯蚓泥《得配本草》
- 秋燥《温病条辨》
- 蚯蚓伤《医宗金鉴》
- 秋燥《温病条辨》
- 蚯蚓伤《证治准绳·疡医》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