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黄

《本草求真》书籍目录

(隰草)能滋肾

熟地黄(专入肾。兼入肝)。甘而微温。味浓气薄。专补肾脏真水。兼培黄庭后土。土浓载物。诸脏皆受其荫。故又曰能补五脏之真阴。熟地功力甚巨。在景岳谓其真阴亏损。有为发热、为头痛、为焦渴、为喉痹、为嗽痰、为喘气。或脾肾寒逆为呕吐。(亦有不宜用地黄者。)

虚火载血于口鼻。或水泛于皮肤。或阴虚而泄利。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仆地。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守以制散。)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重以制升。)阴虚而燥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静以制动。)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缓以制急。)阴虚而水邪上沸者。舍熟地何以自制。(水以引水。)舍熟地何以归元。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浓肠胃。(浓以滋薄。)且犹有最玄最妙者。则熟地兼散剂能发汗。以汗化于血。(阴以化阳。)而无阴不作汗也。熟地兼湿剂能回阳。以阳生于下。(引阳归阴。)而无阴不回也。然而阳性速。故人参少用亦可成功。阴性缓。熟地非多难以奏效。而今人有畏其滞腻者。则崔氏何以用于肾气丸而治痰浮。(痰本于肾。)有畏其滑泄者。则仲景何以用于八味丸而医肾泄。(泄因肾气不固。故谓肾泄。)有谓阳能生阴阴不能生阳者。则阴阳之理原自互根。(无阴则阳无以化。)彼此相须。缺一不可。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内经》曰。精化为气。得非阴亦生阳乎?景岳尚论熟地。最为明确。独中所论脾胃寒逆为呕。可用地黄以治。是亦千虑之一失耳。夫既脾胃虚寒。则脾与胃已受寒累。正宜用以辛热以为扫除。如太阳既至。坚冰自解。乃复坠以霜雪。投以阴剂。不更使寒滋甚乎?余读景岳全书。见其所论。语语透辟。字字箴规。可为法守。独于所论地黄有宜脾肾虚寒。尚有未及。虽曰熟地性温。寒从温散。然寒至上逆为呕。则寒已甚。岂有熟地之温而可令寒外散乎?但或阳胜阴微。阳藉阴化。偶有感冒。用此杂于温散之中。或有见效。若真纯阴无火。厥气上逆而呕。则此又为深忌。至于制用地黄。宜用好酒砂仁末同入。久蒸久曝。使其转苦为甘。变紫为黑。方能直入肾经耳。(汪昂云。地黄性寒。得酒与火与日则温。性滞得砂仁则利气。且能引入丹田。六味丸用之为君。尺脉弱者加桂附。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也。尺脉旺者加知柏。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出怀庆。肥大者佳。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本草求真》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本草求真》书籍目录
  1. 熟地黄《本草求真》
  2. 熟地黄《顾松园医镜》
  3. 熟地黄《本经逢原》
  4. 熟地黄《医学入门》
  5. 熟地黄《本草从新》
  6. 熟地黄《本草易读》
  7. 熟地黄《得配本草》
  8. 熟地黄《本草备要》
  9. 熟地黄《中药学》
  10. 熟地黄《汤液本草》
  11. 熟地黄《本草择要纲目》
  12. 熟地黄《雷公炮制药性解》
  13. 熟地黄《药性切用》
  14. 熟地《本草撮要》
  15. 熟地黄《药鉴》
  16. 熟地《本草分经》
  17. 熟地黄《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18. 熟地《本草分经》
  19. 熟地黄散《妇人大全良方》
  20. 熟地《本草分经》
  21. 熟地黄生地黄《轩岐救正论》
  22. 熟地《本草新编》
  23. 熟地黄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4. 熟地《冯氏锦囊秘录》
  25. 熟地黄丸《仁术便览》
  26. 熟大黄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7. 熟干地黄散《妇人大全良方》
  28. 熟艾汤《妇人大全良方》
  29. 熟干地黄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0. 秫米《滇南本草》
  31. 熟干地黄汤《妇人大全良方》

《本草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