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水
冯楚瞻曰。天一生水。故肾为万物之源。乃人身之宝也。奈人自伐其源。则本不固。而劳热作矣。热则精血枯竭。憔悴羸弱。腰痛足酸。自汗盗汗。发热咳嗽。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遗精便血。消渴淋沥。失音喉疮舌燥等症。靡不因是悉形。非不滋水镇火。无以制其炎烁之势。绣按滋水之药。品类甚多。然终不若地黄为正。盖地黄性温而润。色黑体沉。可以入肾滋阴。以救先天之精。至于气味稍寒。能佐地黄以除骨蒸痞疟之症者。则有龟板龟胶。胶则较板而更胜矣。佐地黄补肌泽肤。以除枯竭之症者。则有人乳猪肉。肉则较乳而有别矣。佐地黄以通便燥之症者。则有火麻胡麻。胡麻则较火麻而益血矣。至于水亏而目不明。则须佐以枸杞。水亏而水不利胎不下。则有佐于冬葵子榆白皮。水亏而风湿不除。则有佐于桑寄生。水亏而心肾不交。则有佐于桑螵蛸龟板。水亏而阴痿不起。则有佐于楮实。水亏而筋骨不健。则有佐于冬青子。水亏而精气不足。则有佐于燕窝。水亏而血热吐衄。则有佐于干地。水亏而坚不软。则有佐于食盐。水亏而虚怯不镇。则有佐于磁石。水亏而气不收及血不行。则有佐于牛膝。水亏而噎隔不食。则有治于黑铅。但黑铅为水之精。凡服地黄而不得补者。须用黑铅镇压。俾水退归北位。则于水有补。然必火胜水涸。方敢用此以为佐。若使水火并衰。则又当佐性温以暖肾脏。否则害人不轻。

- 滋水《本草求真》
- 滋肾丸(又名通关丸)《医方论》
- 滋水涵木《中医词典》
- 滋肾丸《时方歌括》
- 滋水开阴汤《重订囊秘喉书》
- 滋肾丸《外科理例》
- 滋水清肝饮去柴胡加生地木通方《临症验舌法》
- 滋肾丸《医学心悟》
- 滋水生肝饮方《临症验舌法》
- 滋肾丸《医学心悟》
- 滋血润肠汤《冯氏锦囊秘录》
- 滋肾丸《医方考》
- 滋血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滋肾丸《医述》
- 滋血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滋肾丸《冯氏锦囊秘录》
- 滋血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滋肾丸《冯氏锦囊秘录》
- 滋养层细胞肿瘤《病理学》
- 滋肾丸《删补名医方论》
- 滋养肝肾《中医名词词典》
- 滋肾丸《医宗金鉴》
- 滋养肝肾《中医词典》
- 滋肾丸《正体类要》
- 滋养胃阴《中医词典》
- 滋肾舒筋健步丸《冯氏锦囊秘录》
- 滋阴《中医名词词典》
- 滋肾舒筋健步丸《冯氏锦囊秘录》
- 滋阴《中医词典》
- 滋肾明目丸《眼科秘诀》
- 滋阴百补丸《仁术便览》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