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石膏

《本草求真》书籍目录

(石)清胃热解肌发汗

石膏(专入胃腑。兼入脾肺)。甘辛而淡。体重而降。其性大寒。功专入胃。清热解肌。发汗消郁。缘伤寒邪入阳明胃府。内郁不解。则必日晡热蒸。口干舌焦唇燥。坚痛不解。神昏谵语。气逆惊喘。溺闭渴饮。暨中暑自汗。胃热发斑牙痛等症。皆当用此调治。(成无己曰。风阳邪也。寒阴邪也。风喜伤阳。寒喜伤阴。营卫阴阳。为风寒所伤。则非轻剂所能独散。必须轻重之剂同散之。乃得阴阳之邪俱去。营卫之气俱和。是以大青龙汤石膏为使。石膏乃重剂。而又专达肌表也。)以辛能发汗解热。甘能缓脾益气。生津止渴。寒能清热降火故也。按石膏是足阳明府药。邪在胃府。肺受火制。故必用此辛寒以清肺气。所以有白虎之名。肺主西方故也。(杲曰。石膏足阳明药也。故仲景治伤寒阳明症。身热目痛。口干不眠。以身以前。胃之经也。胸前肺之室也。邪在阳明。肺受火制。所以有白虎之名。)但西有肃杀而无生长。如不得已而用。须中病即止。切勿过食以损生气。(时珍曰。此皆少壮肺胃火盛能食而病者言也。若衰暮及气虚血虚胃弱者。恐非所宜。)况有貌属热症。里属阴寒而见斑黄狂燥。日晡潮热便秘等症。服之更须斟酌。惟细就实明辨。详求其真可也。(汪昂曰。按阴盛格阳。阳盛格阴二症。至为难辨。盖阴盛极而格阳于外。外热而内寒。阳盛极而格阴于外。外冷而内热。经所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寒则热。重热则寒也。当于小便分之。便清者外虽燥热而中实寒。便赤者外虽厥冷而内实热也。再看口中之燥润。及舌胎之浅深。胎黄黑者为热。宜白虎汤。亦有胎黑属寒者。舌无芒刺。口有津液。急宜温之。误投寒剂则殆矣!又按热在胃。热症见斑疹。然必色赤如锦纹者为斑。隐隐见红点者为疹。斑重而疹轻。斑疹亦有阴阳。阳症宜石膏。又有内伤阴症见斑疹者。微红而稀少。此胃气极虚。逼其无根之火游行于外。当补益气血。使中有主。则气不外游。血不外散。若作热治。生死反掌。医者宜审。)取莹白者良。(亦名寒水石。非盐精渗入土中结成之寒水石也。)研细。或甘草水飞。或火 。各随本方用。鸡子为使。忌豆铁。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本草求真》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本草求真》书籍目录
  1. 石膏《本草求真》
  2. 石膏《顾松园医镜》
  3. 石膏《本草新编》
  4. 石膏《证类本草》
  5. 石膏《本经逢原》
  6. 石膏《医学入门》
  7. 石膏《本草从新》
  8. 石膏《冯氏锦囊秘录》
  9. 石膏《得配本草》
  10. 石膏《本草易读》
  11. 石膏《中药学》
  12. 石膏《本草蒙筌》
  13. 石膏《本草思辨录》
  14. 石膏《本草备要》
  15. 石膏《本草崇原》
  16. 石膏《汤液本草》
  17. 石膏《本草便读》
  18. 石膏《本草衍义》
  19. 石膏《本草经解》
  20. 石膏《新修本草》
  21. 石膏《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22. 石膏《本草经集注》
  23. 石膏《名医别录》
  24. 石膏《中药炮制》
  25. 石膏《本草择要纲目》
  26. 石膏《玉楸药解》
  27. 石膏《本草害利》
  28. 石膏《长沙药解》
  29. 石膏《本草害利》
  30. 石膏《药笼小品》
  31. 石膏《本草撮要》

《本草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