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
(卵生)蜜蜡入胃绝痢入肝活血 虫蜡生肌活血
蜡(专入肝脾)。本有二。一出于蜂蜜之滓而成。即蜜凝结之粗者也。其蜡有黄有白。一出于树之蜡。其蜡由木之虫而得。故又名虫白蜡。(白蜡有二)二者气味不同。性亦微别。如蜜蜡味淡性平。其蜡本由蜜成。蜜本润物。则蜡亦润。故能主润脏腑经络。而有绝续补伤生肌之妙。(甄权治孕妇胎动下血不绝欲死。以鸡子大一枚煎三五沸。投美酒半升立瘥。)蜡止存蜜粗粕。其性最涩。故又能止泻绝痢。(仲景治痢有调气饮。千金治痢有胶蜡汤。华佗治下痢食即吐。用白蜡方寸匙。鸡子黄一枚。石蜜同苦酒发灰黄连末各半鸡子壳。先煎蜜蜡苦酒鸡子四味令匀。乃纳连末灰发。熬至可丸乃止。二日服尽。神效。)今人以情不投而曰嚼蜡。即味淡之意也。又凡荡除下焦之药。以此裹丸。亦其免伤上部之意。蜜蜡之用如此。至于虫蜡。系生蜡树所产。蜡树属金。性最坚强。虫食其叶而成。味甘气温。按甘益血补中。温能通经活络。故书载能止痛生肌补虚绝续。与桑螵蛸同有补虚之意。可为外科圣药。是以郑赞寰云。汪御章尿血。用白蜡加于凉血滋肾药中。遂愈。又书云。用此合合欢皮。同入长肉膏中神效。又治下疳。服之未成即消。已成即敛。以半两入鲫鱼腹中煮食。治肠红神效。则知虫蜡亦皆生肌活血之味。但蜜蜡味甘淡涩微温。虫蜡则味甘不淡而温也。蜜蜡因有涩性。可以止泻治痢。虫蜡涩性差减。而痢则鲜用也。蜜蜡本于蜂蜜之气。仅得甘之余气而成。而所主在胃。虫蜡得树收敛坚强之气。而所治专在筋肉骨血也。二者微似之中。恍惚之际。不可不知。

- 蜡《本草求真》
- 腊月兔头及皮毛《饮膳正要》
- 蜡《本草便读》
- 腊雪水《本草分经》
- 蜡(音)《证类本草》
- 腊雪水《得配本草》
- 蜡弹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腊雪水《饮食须知》
- 蜡矾丸《目经大成》
- 腊雪水《本草备要》
- 蜡矾丸《外科理例》
- 腊雪《药性切用》
- 蜡矾丸《外科理例》
- 腊雪《本草撮要》
- 蜡矾丸《仁术便览》
- 腊雪《本草从新》
- 蜡矾丸《重楼玉钥》
- 腊雪《证类本草》
- 蜡矾丸《外科传薪集》
- 腊雪《医学入门》
- 蜡煎汤《冯氏锦囊秘录》
- 腊雪《本草纲目》
- 蜡梨疮《外科全生集》
- 腊日雨水《本草分经》
- 蜡疗的设备和治疗方法《理疗学》
- 腊(xī,音希)《中医词典》
- 蜡目《中医词典》
- 拉线形导气《气功外气疗法》
- 蜡丸《中医词典》
- 拉罐法《中医词典》
- 蜡烛疳《中医词典》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