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川楝子

《本草求真》书籍目录

(乔木)解郁热狂燥疝瘕蛊毒

川楝子(专入心包小肠膀胱)。即苦楝子。因出于川。故以川名。又名金铃子楝实者是也。味苦气寒微毒。凡人冬时感冒寒邪。至春而发则为温。以致症见狂燥。并疝瘕。热被寒束。症见囊肿茎强。掣引作痛。与夫寒热积聚。(积由五脏所生。聚由六腑所成。)三虫内蚀者。俱宜用此调治。(有虫耗其津液而渴。须用此根叶加麝以投。)以苦主有泄热之功。寒有胜热之义。故能使热悉除。而毒蛊瘕疝。亦得因其自心下降。由于小便而乃泄矣。但人止知此为除疝之味。(内经七疝。曰冲、曰 、曰 癃、曰狐、曰 、曰瘕、曰厥)而不知有逐热解狂之力。以至废而不治。即其治疝。亦不分其是寒是热。是偏是平。与夫偏有错杂多寡之异。其痛亦不分其所痛之处。是否自下而上。从上而下。(治病要在辨症。)惟计古方茴香川楝。历为治疝千古俎豆。讵知疝属于热则痛。必见囊肿茎强。其痛亦必从下而上。用以川楝纳入以为向导。则热可除。(热疝必用。)如其疝并非热。其痛自上而下。痛引入腹。且有厥逆吐涎。非用辛温不能见效。若以川楝同入。则于理不免岐而二矣。(寒疝不宜用。)然古人立方治疝。偏以川楝同投。其意奚似。盖缘邪有错杂。则治不得不尔。若以错杂之邪而概用以辛燥。不更使病相左乎?绣尝语诸同人。凡人用药治病。须当明其偏平。偏症偏治。平症平治。错杂多寡不一之症。则即当以错杂不一以治。(括尽治病种类。)昔绣治一族叔字次周阴疝。其症是偏不平。毫无一症混杂。乃有附城一医。必执古方。用以川楝。绣谓病症不杂。何须用是。然终谓其古方所用川楝。稽书何无一语活动。间有指属反佐。亦无一语申明。以致蒙混不解。(书不尽言。)绣只据理投服。随手辄应。而不为方所执。及阅张璐本经逢原。其辨川楝功用。分为阴阳二疝。及有错杂之邪必用川楝之说。始叹理道本同。而古人则先于我而获。绣益信己所治族叔之病。而不敢用川楝者。未始不有理存。而竟所揆而如一也。(理终不易。)否则几为古方所误矣。故凡疝因热邪。及因蛊虫内蚀。宜于川楝。若使脾胃虚寒。症属阴疝。则川楝其切忌焉。楝以川产为正。去皮取肉。去核用根。有雌雄二种。雄根色赤。无子。大毒忌火。雌根白子多微毒。可采。去青留白。单味酒煎投服。杀虫治疟。煎汤洗之。可治中蛊。即时吐出。茴香为使。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本草求真》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本草求真》书籍目录
  1. 川楝子《本草求真》
  2. 川楝子《医学入门》
  3. 川楝子《得配本草》
  4. 川楝子《汤液本草》
  5. 川楝子《中药学》
  6. 川楝子《中药炮制》
  7. 川楝子《本草便读》
  8. 川楝实《本经逢原》
  9. 川楝子《本草分经》
  10. 川楝散《苏沈良方》
  11. 川楝子《本草分经》
  12. 川楝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3. 川楝子《本草分经》
  14. 川楝根《本草分经》
  15. 川楝子《本草分经》
  16. 川连茯苓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7. 川楝子《本草害利》
  18. 川槿皮《药性切用》
  19. 川楝子《本草害利》
  20. 川槿皮《本草便读》
  21. 川楝子《药性切用》
  22. 川椒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3. 川楝子解《医学衷中参西录》
  24. 川椒红《本草易读》
  25. 川楝子丸《是斋百一选方》
  26. 川椒茶《医学入门》
  27. 川木香《中药炮制》
  28. 川椒饼灸《中医词典》
  29. 川牛膝《中药炮制》
  30. 川椒《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31. 川牛膝《得配本草》

《本草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