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豆豉
(造酿)升散膈上热邪
淡豆豉(专入心肺。)本于黑豆蒸 而成。按其味苦气寒。(陈藏器曰。豆性平。炒熟热。煮食寒。作豉冷。)似属苦降下行之味。而无升引上行之力也。然经火蒸 。味虽苦而气则馨。气虽寒而质则浮。能升能散。故得葱则发汗。得盐则引吐。得酒则治风。得韭则治痢。得蒜则止血。炒熟又能止汗。是以邪在上而见烦燥。头痛满闷。懊 不眠。发斑呕逆者。合于栀子。则能引邪上吐。不致陷入。而成内结之症也。然必江右制者方堪入药。按古制豉法。用黑大豆水浸一宿。淘净蒸熟。摊匀蒿覆。候上黄衣。取晒簸净。水拌干湿得所。安瓮中筑实。桑叶盖。浓泥封。晒七日。取出曝一时。又水拌入瓮。如此七次。再蒸去火气。瓮收用。

- 淡豆豉《本草求真》
- 淡豆豉《顾松园医镜》
- 淡豆豉《本草从新》
- 淡豆豉《中医饮食营养学》
- 淡豆豉《医方考》
- 淡豆豉《医学入门》
- 淡豆豉《医方考》
- 淡豆豉《本草易读》
- 淡豆豉《得配本草》
- 淡豆豉《本草备要》
- 淡豆豉《本草思辨录》
- 淡豆豉《药笼小品》
- 淡豆豉《本草分经》
- 淡淡《中医词典》
- 淡豆豉《本草择要纲目》
- 淡菜〈温〉《食疗本草》
- 淡豆豉《本草撮要》
- 淡菜《药性切用》
- 淡豆豉《药性切用》
- 淡菜《本草撮要》
- 淡红《疫疹一得》
- 淡菜《本草分经》
- 淡红喉痹《中医词典》
- 淡菜《本草便读》
- 淡红喉痹《喉科指掌》
- 淡菜《得配本草》
- 淡红喉风《中医词典》
- 淡菜《本草从新》
- 淡红喉风《喉科指掌》
- 淡菜《本经逢原》
- 淡红舌《温热论》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