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火

《本草求真》书籍目录

赵养葵曰。真火者。立命之本。为十二经之主。肾无此。则不能以作强。而伎巧不出矣。膀胱无此。则三焦之气不化。而水道不行矣。脾胃无此。则不能腐水谷。而五味不出矣。肝胆无此。则将军无决断。而谋虑不出矣。大小肠无此。则变化不行。而二便闭矣。心无此。则神明昏而万事不应知。治病者。的宜以命门真火为君主。而加意以火之一字。观此则火不宜泻也明矣。而丹溪又言。气有余便是火。使火而果有余。则火亦能为害。乌在而不泻乎?

惟是火之所发。本有其基。药之所主。自有其治。气味不明。则治罔不差。如大黄是泻脾火之药。故便闭硬痛。其必用焉。石膏茅根。是泻脾胃之药。口渴燥热。其必用焉。黄芩生地。是泻肺火之药。膈热血燥。效各呈焉。火盛则痰与气交窒。是有宜于栝蒌花粉。火盛则水与气必阻。是有宜于桑白皮。火盛则骨必蒸。是有宜于地骨皮。火盛则三焦之热皆并。是有宜于栀子。火盛则肺化源不清。是有宜于天冬麦冬。火盛则必狂越躁乱。是有宜于羚羊角。火盛则气必逆而嗽。是有宜于枇杷叶。火盛则必挟胃火气上呃。是有宜于竹茹。此非同为泻肺之药乎。黄连犀角。是泻心火之药也。燥热湿蒸。时疫斑黄。治各着焉。火盛则小肠必燥。是有宜于木通灯草。火盛则喉必痹而痛。是有宜于山豆根。火盛则目必翳而障。是有宜于熊胆。火盛则心必烦燥懊 。是有宜于栀子。火盛则口必渴而烦。是有宜于竹叶。火盛则肺失其养。是有宜于麦门冬。火盛则血必妄沸。是有宜于童便生地。火盛则忧郁时怀。是有宜于萱草。此非同为泻心之药乎?至于青黛胆草。号为泻肝之火。然必果有实热实火者方宜。若止因火而见抽掣。则钩藤有难废矣。因火而见目障。则熊胆其莫除矣。因火而见骨蒸。则青蒿草其必须矣。因火而见惊痫骨痛。则羚羊角其必用矣。因火而见口舌诸疮。则人中白其必进矣。因火而见时疾斑毒喉痹。则大青其亟尚矣。因火而见寒热往来。则黄芩其必用矣。此非同为泻肝之用乎?而胆火之必用以胆草大青青黛者可思。若在肾火。症见骨蒸劳热。不得不用黄柏。症见咽痛不止。不得不用玄参。症见杨梅恶毒。不得不用胡连。症见头目不清。痰涎不消。不得不用茶茗。症见火留骨筋。不得不用青蒿草。症见无汗骨蒸。不得不用地骨皮。此非同为泻肾药乎?而膀胱火起之必用以人中白童便。及三焦火起之必用以青蒿草栀子者。又自可验。诸火之泻。当分脏腑如此。但用而罔顾其病症之符脏气之合。则其为祸最速。可不深思而长虑乎?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本草求真》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本草求真》书籍目录
  1. 泻火《本草求真》
  2. 泻蛔痧《中医词典》
  3. 泻火清肝饮方《临症验舌法》
  4. 泻黄散方《临症验舌法》
  5. 泻火伤胃《卫生宝鉴》
  6. 泻黄散(加减泻黄散)《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7. 泻火汤总方《傅青主男科》
  8. 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
  9. 泻火熄风(清热熄风)《中医名词词典》
  10. 泻黄散《医方论》
  11. 泻解《儿科萃精》
  12. 泻黄散《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13. 泻诀直说《针灸大成》
  14. 泻黄散《退思集类方歌注》
  15. 泻利《冯氏锦囊秘录》
  16. 泻黄散《医方考》
  17. 泻利《证治准绳·幼科》
  18. 泻黄散《目经大成》
  19. 泻利《证治准绳·女科》
  20. 泻黄散《重订囊秘喉书》
  21. 泻利《普济方·针灸》
  22. 泻黄《汤头歌诀》
  23. 泻利《女科证治准绳》
  24. 泻后痢《医述》
  25. 泻利并大便不通论《医贯》
  26. 泻肝药《明目至宝》
  27. 泻利第六十五问《婴童百问》
  28. 泻肝汤方《备急千金要方》
  29. 泻利恶寒《儒门事亲》
  30. 泻肝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1. 泻痢《景岳全书》

《本草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