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湿

《本草求真》书籍目录

病之切于人身者。非其火之有余。即其水之不足。火衰则水益胜。水衰则火益炽。昔人云。火偏盛者。补水配火。不必去火。水偏多者。配水。不必去水。譬之天乎?此重彼轻。其重于一边者勿补。则只补足轻者之一边也!决不凿去砝马。审是则凡水火偏胜。决无凿去砝马用泻之理。推是禀体素浓。脏气偏胜。并或外邪内入。阻遏生机。如湿气流行。土受水制。在初湿气内盛。能毋渗而泄乎?久而水气横逆。泛流莫御。能无决而去乎。此水之宜渗宜泻者然也。火气内炽。一火发动。众火剂起。冲射搏激。莫可名状。此火之不得不泻者也。热气内蒸。水受煎熬。苟不乘势即解。则真阴立槁。此又热之不得不泻者也。至于或热或火。结而为痰。或热或火。盈而为气。痰之微者。或从渗湿泻湿之药以去。若使痰甚而涌。宜用苦宜苦咸之药以降。气之微者。或用泻火泻热之药以消。若使气盛而迫。须用苦寒苦劣之药以下。其有禀受素亏。邪气不甚。则止酌以平剂以投。不可概用苦寒。以致胃气有损。又按湿为阴邪。凡人坐卧卑地。感受湿蒸。及或好食生冷。遏其元阳。郁而为热。在初受邪未深。不必竟用重剂。惟取轻淡甘平以渗。然渗亦须分其脏腑。如扁豆山药陈仓米茯苓浮萍通草鸭肉鲫鱼鲤鱼泽兰。是渗脾胃之湿者也。但茯苓则兼肺肾以同治。通草则止合肾以共理。鲫鱼则止合肾以皆渗。故暑湿熏蒸。三焦混乱。宜用扁豆以除之。胃气不平。烦渴不止。宜用仓米以止之。脾虚热泄。宜用山药以渗之。水肿不消。宜用浮萍以利之。淋闭不通。宜用通草以开之。肠风下血。膈气吐食。宜用鲫鱼以理之。陈气不化。宜用泽兰以去之。虚痨嗽肿。宜用鸭肉以平之。肿嗽泄泻。宜用茯苓以利之。水肿香港脚。宜用鲤鱼以治之。又如榆白皮冬葵子神曲石钟乳。是渗肠胃之湿者也。故五淋肿满。胎产不下。宜用榆白皮葵子以服之。乳汁不通。宜用石钟乳以通之。又如茯神萱草。是渗心经之湿者也。故惊悸健忘。水湿内塞。宜用茯神以利之。消渴心烦。宜用萱草以释之。他如肾有邪湿。症见心气不交。则有桑螵蛸以治之。症见杨梅毒结。则有土茯苓以导之。但土茯苓则兼诸脏之湿同理。肺有邪湿。汗闭不泄。则有姜皮以发之。肺气不降。则有通草以通之。肝有邪湿。而见子肿风痨。则用天仙藤以治之。至于湿热稍胜。药非轻剂可治。则又另有泻剂。而非斯药所能尽者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本草求真》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本草求真》书籍目录
  1. 渗湿《本草求真》
  2. 渗湿《证治准绳·幼科》
  3. 渗湿汤《冯氏锦囊秘录》
  4. 渗湿《中医词典》
  5. 渗湿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6. 渗利之剂《金匮翼》
  7. 渗湿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8. 《中医词典》
  9. 渗湿汤《扁鹊心书》
  10. 《中医词典》
  11. 渗湿于热下《中医名词词典》
  12. 《中医名词词典》
  13. 渗湿于热下《中医词典》
  14. 《经络全书》
  15.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医用化学》
  16. 甚者独行《中医词典》
  17. 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医用化学》
  18. 甚者从之《中医词典》
  19. 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医用化学》
  20. 甚者从之《中医名词词典》
  21. 慎护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2. 肾足少阴之脉《经络考》
  23. 慎护论《婴童类萃》
  24. 肾足少阴经病证《中医词典》
  25. 慎火草散《备急千金要方》
  26. 肾足少阴经病证《脉经》
  27. 慎火草散《备急千金要方》
  28.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医学微生物学》
  29. 慎疾《冷庐医话》
  30. 肾子肿痛《奇效简便良方》
  31. 慎劳《丹台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