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泻
平泻者。从轻酌泻之意也。凡人脏气不固。或犯实邪不泻。则养虎胎患。过泻则真元有损。故仅酌其微苦微寒。至平至轻之剂以进。如泻脾胃虚热。不必过用硝黄。但取石斛轻淡以泻脾。茅根以泻胃。柿蒂以敛胃蕴热邪。粳米甘米甘凉以固中而已。泻肺不必进用黄芩知母。但用沙参清肺火热。百部除肺寒郁。百合清肺余热。薏苡仁清肺理湿。枇杷叶清肺。金银花清肺解毒而已。泻肝不必进用胆草青黛。但用鳖甲入肝清血积热。消劳除蒸。旱莲草入肝凉血。青蒿草清三焦阴火。伏留骨节。白芍入肝敛气。钩藤入肝清热除风而已。泻心不必黄连山栀。但用麦冬清心以宁肺。连翘清心以解毒。竹叶清心以涤烦。萱草清心以醒忧利水。郁金入心以散瘀。丹参入心以破血而已。泻肾不必进用黄柏童便知母。但用丹皮以除无汗骨蒸。地骨皮以除有汗骨蒸而已。至于调剂阴阳。则或用以阴阳水止嗽消渴。解毒则或用以荠。散瘀行血则或用以蒲黄没药苦酒。开郁则或用以木贼蒙花谷精草而已。凡此虽属平剂。但用之得宜。自有起死回生之力。未可忽为浅常已也!

- 平泻《本草求真》
- 平小儿杂病证《脉经》
- 平心脉《中医词典》
- 平消渴小便利淋脉证《脉经》
- 平性《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平息《中医词典》
- 平胸痹心痛短气贲豚脉证《脉经》
- 平息《中医名词词典》
- 平虚实《脉经》
- 平希豫《中医词典》
- 平血痹虚劳脉证《脉经》
- 平五脏积聚脉证《脉经》
- 平咽中如有炙腐喜悲热入血室腹满证《脉经》
- 平卧则安,起则眩晕《名师垂教》
- 平阳毒阴毒百合狐惑脉证《脉经》
- 平胃丸《备急千金要方》
- 平尧卿《中医词典》
- 平胃汤《扁鹊心书》
- 平阴中寒转胞阴吹阴生疮脱下证《脉经》
- 平胃散加减歌《医学传心录》
- 平痈肿肠痈金疮侵淫脉证《脉经》
- 平胃散方《增订十药神书》
- 平郁冒五崩漏下经闭不利腹中诸病证《脉经》
- 平胃散(局方)《张氏医通》
- 平原和盆地《中医养生学》
- 平胃散(锦囊秘方)(加味平胃散(锦囊秘方))《冯氏锦囊秘录》
- 平杂病脉《脉经》
- 平胃散(锦囊秘方)(加味平胃散(锦囊秘方))《冯氏锦囊秘录》
- 平掌式《气功外气疗法》
- 平胃散(加味平胃散)《仁术便览》
- 平掌押手法《中医词典》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