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散
邪在表宜散。在里宜攻。在上宜吐。在中下宜下。反是则悖矣!昔人谓邪在上。因其高而越之。又曰。在上者涌而吐之是也。但吐亦须分其所因所治以为辨别。如常山蜀漆。是吐积饮在于心下者也。藜芦皂白二矾桔梗芦皂角。是吐风痰在于膈者也。生莱菔子是吐气痰在于膈者也。乌尖附是吐湿痰在于膈者也。胡桐泪是吐肾胃热痰上攻于膈而见者也。栀子瓜蒂。是吐热痰聚结于膈而成者也。砒石是吐寒痰在于膈者也。至于膈有热毒。则有木鳖青木香以引之。痰涎不上。则有烧盐以涌之。但吐药最峻。过用恐于元气有损。况砒石木鳖。尤属恶毒。妄用必致生变。不可不慎。

- 吐散《本草求真》
- 吐乳泻青《中医词典》
- 吐痧《中医词典》
- 吐乳泻黄《中医词典》
- 吐舌《中医词典》
- 吐乳《小儿药证直诀》
- 吐舌《医宗金鉴》
- 吐乳《竹林女科证治》
- 吐舌《幼科心法要诀》
- 吐乳《景岳全书》
- 吐舌弄舌《保婴撮要》
- 吐清水证(吞酸门)《古今医统大全》
- 吐失《中医名词词典》
- 吐清水《中医词典》
- 吐矢《医述》
- 吐呕不乳《竹林女科证治》
- 吐屎《中医词典》
- 吐呕《丹溪手镜》
- 吐水吐虫《医学纲目》
- 吐衄血《杂病治例》
- 吐嗽《中医词典》
- 吐衄下血一《金匮悬解》
- 吐酸《中医词典》
- 吐衄下血二《金匮悬解》
- 吐酸《明医指掌》
- 吐衄下血《脉因证治》
- 吐酸吞酸《医学纲目》
- 吐衄十一《金匮悬解》
- 吐痰《证治准绳·幼科》
- 吐衄六《金匮悬解》
- 吐痰法《幼科推拿秘书》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