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胶
(兽)温补肾阴以通冲任
鹿胶(专入肾)。由角煎熬。书载补阳益阴。强精活血。总不出通督脉补命门之用。但其性力缓味甘。不能如茸之力峻。盖茸有通交阳维之功。(阳维起于诸阳之会而维持诸阳。)胶有缘合冲脉之任。(冲脉起于胞中为诸脉之海。)胶非藉桂同用以通其阳。则不能除寒热惊痫。胶非假龟胶同用。不能达任而治羸瘦腰痛。(任脉行腹部之中行。乃阴脉之总司。)胶非假地黄当归同投。不得引入冲脉而治妇人血闭胎漏。至若胶治伤中绝劳。即茸所谓能主漏下恶下也。胶之能以补中益气。即茸所谓能以益气强志也。胶之能以轻身延年。即茸所谓能以生齿不老也。然惟平脏服之得宜。若使纯阴无阳。服此反能泥膈。先不免有腹胀饱满之弊矣。生角味咸气温。(茸之粗者为角。凡含血之物。肉易长。筋次之。骨最难长。故人二十岁骨髓方坚。麋鹿角无两月。长至二十余斤。凡骨之生。无速于此。草木亦不及之。头为诸阳之会。钟于头角。岂与凡血比哉?)生能散热行血。消肿辟恶。(以咸气能入肾软坚。温能通行散邪。)熟能益肾补虚。强精活血。角霜连汁煎干。书载能治脾胃虚寒便泄。取其温而不滞。若以煎过胶者代充。其胶既去。服之奚益。鹿胎鹿肉鹿筋。力能补阳。若麋胎麋肉麋筋。则反损阳而伤阴矣。不可不慎。鹿胎须以色淡形瘦者为是。若色深形肥。则为麋胎矣。若色皎白。其胎下唇。不若鹿之长于上唇。则为獐胎。其他兽胎。总与鹿胎不侔。鹿筋亦须辨。骨细者为是。若粗即是麋筋。不可妄用。

- 鹿胶《本草求真》
- 鹿藿《名医别录》
- 鹿角《雷公炮炙论》
- 鹿藿《证类本草》
- 鹿角《药笼小品》
- 鹿藿《医学入门》
- 鹿角《中药炮制》
- 鹿藿《饮食须知》
- 鹿角《饮膳正要》
- 鹿藿《新修本草》
- 鹿角《本草易读》
- 鹿藿《本草经集注》
- 鹿角《医学入门》
- 鹿藿《千金翼方》
- 鹿角《本草从新》
- 鹿藿《本草纲目》
- 鹿角《本草崇原》
- 鹿藿《神农本草经》
- 鹿角《本草分经》
- 鹿第八 小便病(方十五首 灸法一首)##《备急千金要方》
- 鹿角《本草分经》
- 鹿《得配本草》
- 鹿角《本草择要纲目》
- 鹿《食疗本草》
- 鹿角《本草害利》
- 鹿《本草纲目》
- 鹿角《本草撮要》
- 录诸家惊风论《幼幼集成》
- 鹿角《药性切用》
- 录《千金》孙真人治霍乱吐下治中汤《医学实在易》
- 鹿角(附、鹿角胶、鹿角霜)《中药学》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