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噪声性聋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书籍目录

凡不需要或不愿听到的声音即为噪声,它由多种频率与不同强度紊乱组成。噪声强度有害水平我国规定为85~90dB。在噪声环境中长期遭受其刺激,出现缓慢进行性听觉损害者称为噪声性聋,属职业性聋的一种,其发生率为77.6~100%。听力损伤的临界暴露年限与噪声强度有关,一般出现在接触噪声后3~4个月,但个体差异很大。病变主要在耳蜗底转。

【诊断】

1.有噪声接触史。主观感觉听力减退症状迟于听力曲线损害。排除其他原因的耳聋及老年因素,听力检查符合下列标准,诊断即可成立。

2.典型的早期听力曲线为4KHz或6KHz的“V”形或

“U”形切迹性损害,少数呈“W”形。渐向两侧扩展,偶见低频受累,全聋者极少。多伴有耳鸣,常发生在听力损害之前。初期听力损害在脱离噪声后可恢复(暂时性阈移),以后则不能恢复(永久性阈移)。单纯高频听阈升高>20dB者为噪声性听力损伤,当合并言语频段0.5,1,2KHz平均听阈≥25dB时为噪声性聋,25~40dB为微聋,41~55dB为轻聋,56~70dB为中度聋,71~90dB为重度聋,>90dB为全聋。

3.少数病人有平衡失调,甚至听强声诱发眩晕。前庭功能检查部分病例受损,主要为功能减退。

4.可有失眠,易疲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血压升高等神经及心血管系症状。

5.鼓膜无特征性变化。

【治疗】

1.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及时脱离噪声环境,促使其自然恢复。

2.药物治疗与其他感音神经性聋相同,包括A及B族维生素及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的应用,对症处理耳鸣及眩晕。

3.预防措施

(1)劳动环境的防声,隔音及防震措施。

(2)个人防护:配戴防声器,如隔音耳塞、耳罩或耳帽。

(3)定期听力检查,早期发现听力损伤者并及时处理。

(4)对噪声耐受性差者,不宜在噪声环境中工作。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书籍目录
  1. 噪声性聋《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2. 噪声性耳聋《耳鼻咽喉外科学》
  3. 《中医词典》
  4. 噪声环境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临床营养学》
  5. 《食鉴本草》
  6. 造字《思考中医》
  7. 《杂病治例》
  8. 造针法《医学入门》
  9. 《医学传灯》
  10. 造楂糕法《古今医统大全》
  11. 《续名医类案》
  12. 造釉细胞瘤《口腔科学》
  13. 《医述》
  14. 造胭脂法一首《外台秘要》
  15. 《张氏医通》
  16. 造血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17. 《临证指南医案》
  18. 造血细胞刺激剂《医学免疫学》
  19. 《顾松园医镜》
  20. 造血系统疾病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21. 《本草求真》
  22. 造血系统疾病《病理学》
  23. 《儒门事亲》
  24. 造血生长因子的检测《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25. 《银海指南》
  26. 造血生长因子《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27. 《医学启源》
  28. 造血器官《血液病学》
  29. 《邵兰荪医案》
  30. 造血器官《核、化学武器损伤》
  31. 《也是山人医案》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