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噪声性聋
凡不需要或不愿听到的声音即为噪声,它由多种频率与不同强度紊乱组成。噪声强度有害水平我国规定为85~90dB。在噪声环境中长期遭受其刺激,出现缓慢进行性听觉损害者称为噪声性聋,属职业性聋的一种,其发生率为77.6~100%。听力损伤的临界暴露年限与噪声强度有关,一般出现在接触噪声后3~4个月,但个体差异很大。病变主要在耳蜗底转。
【诊断】
1.有噪声接触史。主观感觉听力减退症状迟于听力曲线损害。排除其他原因的耳聋及老年因素,听力检查符合下列标准,诊断即可成立。
2.典型的早期听力曲线为4KHz或6KHz的“V”形或
“U”形切迹性损害,少数呈“W”形。渐向两侧扩展,偶见低频受累,全聋者极少。多伴有耳鸣,常发生在听力损害之前。初期听力损害在脱离噪声后可恢复(暂时性阈移),以后则不能恢复(永久性阈移)。单纯高频听阈升高>20dB者为噪声性听力损伤,当合并言语频段0.5,1,2KHz平均听阈≥25dB时为噪声性聋,25~40dB为微聋,41~55dB为轻聋,56~70dB为中度聋,71~90dB为重度聋,>90dB为全聋。
3.少数病人有平衡失调,甚至听强声诱发眩晕。前庭功能检查部分病例受损,主要为功能减退。
4.可有失眠,易疲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血压升高等神经及心血管系症状。
5.鼓膜无特征性变化。
【治疗】
1.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及时脱离噪声环境,促使其自然恢复。
2.药物治疗与其他感音神经性聋相同,包括A及B族维生素及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的应用,对症处理耳鸣及眩晕。
3.预防措施
(1)劳动环境的防声,隔音及防震措施。
(2)个人防护:配戴防声器,如隔音耳塞、耳罩或耳帽。
(3)定期听力检查,早期发现听力损伤者并及时处理。
(4)对噪声耐受性差者,不宜在噪声环境中工作。

- 噪声性聋《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噪声性耳聋《耳鼻咽喉外科学》
- 燥《中医词典》
- 噪声环境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临床营养学》
- 燥《食鉴本草》
- 造字《思考中医》
- 燥《杂病治例》
- 造针法《医学入门》
- 燥《医学传灯》
- 造楂糕法《古今医统大全》
- 燥《续名医类案》
- 造釉细胞瘤《口腔科学》
- 燥《医述》
- 造胭脂法一首《外台秘要》
- 燥《张氏医通》
- 造血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燥《临证指南医案》
- 造血细胞刺激剂《医学免疫学》
- 燥《顾松园医镜》
- 造血系统疾病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燥《本草求真》
- 造血系统疾病《病理学》
- 燥《儒门事亲》
- 造血生长因子的检测《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燥《银海指南》
- 造血生长因子《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燥《医学启源》
- 造血器官《血液病学》
- 燥《邵兰荪医案》
- 造血器官《核、化学武器损伤》
- 燥《也是山人医案》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第一章 鼻部疾病
- 第一节 外鼻畸形
- 第二节 先天性前、后鼻孔闭锁
- 第三节 鼻及鼻窦外伤
- 第四节 鼻前庭炎及鼻疖
- 第五节 急性鼻炎
- 第六节 慢性鼻炎
- 第七节 萎缩性鼻炎
- 第八节 变态反应性鼻炎
- 〔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1990)
- 第九节 鼻息肉
- 第十节 鼻腔异物
- 第十一节 鼻出血
- 第十二节 鼻中隔偏曲
- 第十三节 鼻中隔血肿及脓肿
- 第十四节 鼻窦普通炎症疾病
- 第十五节 鼻和鼻窦炎的并发症
- 第十六节 鼻特异感染性疾病
- 第十七节 恶性肉芽肿
- 第十八节 鼻及鼻窦囊肿
- 第十九节 鼻及鼻窦良性肿瘤
- 第二十节 鼻及鼻窦恶性肿瘤
- 第二章 咽部疾病
- 第一节 急性咽炎
- 第二节 慢性咽炎
- 第三节 腺样体肥大
- 第四节 急性扁桃体炎
- 第五节 慢性扁桃体炎
- 第六节 颈部筋膜间隙感染
- 第七节 咽部特异感染性疾病
- 第八节 全身病的咽部表现
- 第九节 爱滋病的耳鼻咽喉表现
- 第十节 咽部良性肿瘤和囊肿
- 第十一节 咽部恶性肿瘤
- 第十二节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第三章 喉部疾病
- 第一节 先天性喉畸形
- 第二节 喉外伤
- 第三节 急性会厌炎
- 第四节 急性喉炎
- 第五节 慢性喉炎
- 第六节 肥厚性声带炎
- 第七节 声带小结
- 第八节 声带息肉
- 第九节 喉阻塞
- 第十节 喉麻痹
- 第十一节 喉部特异感染性疾病
- 第十二节 喉淀粉样变
- 第十三节 喉部良性肿瘤
- 第十四节 喉癌
- 第四章 食管和气管疾病
- 第五章 耳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