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血(第六十三)
有热、有虚。
治血不可纯用寒凉药。当寒因热用,必于寒凉药中用辛味升温之药,如酒浸炒凉药,酒煮黄连丸之类。有热,四物汤加炒山栀、升麻、秦艽、胶珠。大肠湿热下血,久属虚,当温散四物汤加炮干姜、升麻。
又方∶干柿烧灰存性,米饮下二三钱。
积热便血∶苍术(一两半) 陈皮(一两半) 黄连 黄柏 条芩(以上各七钱半) 连翘(五钱)
上末之,以生地黄膏六两搜丸。
治便血过多,四物汤加皮。
又方∶茄蒂烧灰存性,山栀炒研末,饭丸,每服百丸,米汤清早下。
便血人,久远伤血致虚,并麻风面生癣疮∶龟板 升麻 香附(以上各五钱) 白芍药(一两半) 侧柏(一两) 椿根皮(七钱半) 上末之,以粥为丸,用四物汤加白术、黄连、甘草、陈皮等煎汤下之。
脉缓大,口渴便血,月经紫色,劳伤而挟湿者∶白术(五钱)地黄(三钱) 黄柏(炒三钱) 白芍药 香附 地榆(以上各二钱) 黄芩(一钱) 上末之,炊饼丸。
治大便下血效甚,《宣明方》地榆散。阳虚阴乏之人,久年便血,不时面带黄柏皮色者,理中汤加附子,百草霜为丸服。戴云∶咳血者,嗽出痰内有血者是也;呕血者,呕全血也;咯血者,每咯出皆是血疙瘩也;衄血者,鼻中出血也;溺血者,小便出血也;下血者,大便出血也。虽有名色之分,俱是热证,但有虚实、新旧不同,或妄言寒者,误也。
- 下血《丹溪治法心要》
- 下血《丹溪手镜》
- 下血《扁鹊心书》
- 下血《伤寒大白》
- 下血《针灸素难要旨》
- 下血《仁术便览》
- 下血《金匮钩玄》
- 下血《丹溪心法》
- 下血《盘珠集胎产症治》
- 下血《卫生易简方》
- 下血(方十一首)##《备急千金要方》
- 下血《本草求真》
- 下血不止《奇方类编》
- 下血《古今医案按》
- 下血赤小豆当归散《奇方类编》
- 下血《证治准绳·杂病》
- 下血久不止用断红丸诗《医学实在易》
- 下血《证治准绳·类方》
- 下血门《张氏医通》
- 下血《续名医类案》
- 下血十三《金匮悬解》
- 下血《续名医类案》
- 下血十四《金匮悬解》
- 下血《医学纲目》
- 下血危笃《奇效简便良方》
- 下血《医学纲目》
- 下血之非《正体类要》
- 下血《杂病治例》
- 下血之非《证治准绳·疡医》
- 下血《中医词典》
- 下牙床《中医词典》
《丹溪治法心要》
- 作者:朱震亨、?? 朝代:元 年份:公元1279-1368年
- 高刻丹溪治法心要原序
- 重印丹溪治法心要序
- 卷一
- 中风(第一)
- 癞风(第二)
- 伤寒(第三)
- 内伤(第四)
- 暑(第五)
- 注夏(第六)
- 暑风(第七)
- 胃风(第八)
- 湿(第九)
- 火(第十)
- 郁(第十一)
- 伤风(第十二)
- 时病(第十三)
- 斑疹(第十四)
- 大头天行病(第十五)
- 冬温为病(第十六)
- 疟(第十七)
- 咳嗽(第十八)
- 卷二
- 卷三
- 翻胃(第二十七)
- 疸(第二十八)
- 消渴(第二十九)
- 水肿(第三十)
- 臌胀(第三十一)
- 自汗(第三十二)
- 盗汗(第三十三)
- 吃逆(第三十四)
- 头风(第三十五)
- 头痛(第三十六)
- 头眩(第三十七)
- 眩运(第三十八)
- 头重(第三十九)
- 头面肿(第四十)
- 眉棱骨痛(第四十一)
- 心痛(第四十二)
- 腰痛(第四十三)
- 卷四
- 胁痛(第四十四)
- 腹痛(第四十五)
- 脾胃不调(第四十六)
- 背项痛(第四十七)
- 臂痛(第四十八)
- 痛风(第四十九、痒附)
- 伤食(第五十)
- 痞(第五十一)
- 嗳气(第五十二)
- 吞酸(第五十三)
- 嘈杂(第五十四)
- 劳瘵(第五十五)
- 诸虚(第五十六)
- 寒热(第五十七)
- 卷五
- 咳血(第五十八)
- 吐血(第五十九)
- 咯血(第六十)
- 衄血(第六十一)
- 溺血(第六十二)
- 下血(第六十三)
- 肠风(第六十四)
- 痔漏(第六十五)
- 梦遗(第六十六)
- 精滑(第六十七)
- 浊(第六十八)
- 淋(第六十九)
- 小便不禁(第七十)
- 小便不通(第七十一)
- 大便秘结(第七十二)
- 关格(第七十三)
- 痫证(第七十四)
- 健忘(第七十五)
- 怔忡(第七十六)
- 惊悸(第七十七)
- 烦躁(第七十八)
- 心病(第七十九)
- 块(一名积瘕第八十)
- 茶癖(第八十一)
- 疝(第八十二)
- 耳(第八十三)
- 鼻(第八十四)
- 脚气(第八十五)
- 卷六
- 痿(第八十六)
- (第八十七)
- 手足心热(第八十八)
- 手足麻木(第八十九)
- 厥(第九十)
- 诸目疾(第九十一)
- 口疮(第九十二)
- 骨(第九十三)
- 咽喉(第九十四)
- 天泡疮(第九十五)
- 齿痛(第九十六)
- 脱肛(第九十七)
- 瘿气(第九十八)
- 吐虫(第九十九)
- 肺痈(第一百)
- 肠痈(第一百一)
- 乳痈(第一百二)
- 骑马痈(第一百三)
- 附骨痈(第一百四)
- 肿毒(第一百五)
- 结核(第一百六)
- 瘰(第一百七)
- 破伤风(第一百八)
- HT疮(第一百九)
- 扑损疮(第一百十)
- 杖疮(第一百十一)
- 短朵(第一百十二)
- 冻疮(第一百十三)
- 下疳疮(第一百十四)
- 汤火疮(第一百十五)
- 金疮(第一百十六)
- 风狗咬(第一百十七)
- 疮癣(第一百十八)
- 虫毒(第一百十九)
- 中毒(第一百二十)
- 胡气(第一百二十一)
- 卷七·妇人科
- 卷八·小儿科
- 初生(第一)
- 急慢惊风(第二)
- 疳病(第三)
- 痘疹(第四)
- 吐泻(第五)
- 痢(第六)
- 诸虫(第七)
- 腹胀痛(第八)
- 诸积(第九)
- 风痰喘嗽(第十)
- 痫狂(第十一)
- 夜啼(第十二)
- 口糜(第十三)
- 口噤(第十四)
- 中风(第十五)
- 历节风(第十六)
- 赤游丹毒(第十七)
- 身体痿痹(第十八)
- 身热(第十九)
- 解颅(第二十)
- 小儿杂病(第二十一)
- 断乳方(第二十二)
- 杂方(第二十三)
- 附∶医案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