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精神疾病,与现实缺乏联系,存在幻觉、妄想和异常思维,社会功能明显损害。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大约接近1%,虽然世界上不同地区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在美国,因精神分裂症住院的大约占医院床位的1/4,在残疾人中,约20%是由于罹患精神分裂症所致。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和多发性硬化症。
很多疾病具有精神分裂症的特征。如果类似于精神分裂症,但症状持续时间不足6个月,则称为精神分裂症样障碍。如果精神症状持续1天以上但不足1个月,则称为短暂性精神障碍。如果以心境障碍为主,如主要表现为躁狂和抑郁,同时又伴有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则称为分裂情感性障碍。人格障碍患者亦可以具有精神分裂症的某些症状,但这些症状常常不太严重,不符合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可称为分裂样人格障碍。
【病因】
本病存在着明显的生物学基础,但特定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很多学者认为本病具有易感性,即好发于具有生物易感性的人群。而导致本病易感的原因尚不明了,可能包括遗传因素,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损伤以及颅内的病毒感染等。如果一个人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存在问题,注意力不易集中,行为表现让人不可理解或对挫折应付不良,都预示着对本病存在易感性。承认本病具有易感性的学者认为,环境应激因素如生活事件或药物滥用均可诱发易感个体发生精神分裂症或促使其反复发作。
【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高峰年龄在男性为18~25岁,而在女性则在26~45岁。但在儿童或青少年以及晚年发病的患者并不少见。本病可以经过数天或数周急性起病,亦可经过数年缓慢或隐渐性起病。
不同的患者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下列三组症状:幻觉和妄想,思维障碍和行为异常以及阴性症状。一个患者可以存在一组或所有的症状,这些症状常常比较严重,明显影响患者的工作、人际交往,甚至是个人生活料理。
妄想是一种病态的信念,常常是对个人知觉或经历的病理性解释。如本病患者可以出现被害妄想,认为自己被人折磨、跟踪、戏弄或监视。患者还可以出现关系妄想,认为书刊、报纸或歌曲的内容是针对自己或与自己有关。患者还可以出现思维中断或思维被插入,认为其他人能知道自己心里所想,或者自己的思想被传输给他人,或者由于外界力量把某种思想和冲动强加给自己。本病患者可以出现幻听、幻视、幻嗅、幻味或幻触,其中幻听最为常见。幻听内容可以是互相谈话,对其行为进行评论,也可以是对患者的批评或侮辱性言语。
思维障碍是指思维紊乱,在本病患者表现为言语凌乱,以一个主题转换到另一个主题而没有中心目标时,思维障碍更为明显。患者的言语可以是轻度紊乱,亦可以是完全缺乏联贯性让人不可理解。行为障碍可以表现为愚蠢行为,激越以及不适切的外表、卫生或行为。紧张性运动是行为障碍的一种极端形式,患者保持固定的姿式,被移动时则给予抵抗,或者表现为无目的和自主性活动。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包括情感迟钝、言语贫乏、快感缺失以及孤僻不合群。情感迟钝是指情绪平淡,患者面部活动固定,目光呆滞,以及情感表达缺乏,对正常人的快乐或痛苦没有体验和反应;言语贫乏是指思维活动的减少反映出言语量的减少,回答问题简单,三言两语,内心活动贫乏;快感缺乏是指体验快乐的能力减弱,对先前的活动几乎没有兴趣,花费很多时间从事一些无目的活动。孤僻不合群,与周围人缺乏有意义的联系。在这些阴性症状的背后往往普遍存在动机不足,目的或目标感缺乏。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
有些研究者认为,精神分裂症是单一的疾病,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精神分裂症是包含有多种疾病的综合征(症状的集合)。为了对本病进行统一的分类,本病被划分为一些亚型。然而,在同一病人身上,随着时间不同可有不同亚型表现。
偏执型精神分裂 主要特征是存在有妄想和幻听,而言语杂乱和情感不适切不是主要症状。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主要特征是言语杂乱,行为异常,以及情感平淡或不适切。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主要特征是表现木僵,活动增多或者姿式怪异。
无法归类的精神分裂症 主要特征是有各种亚型的表现,如妄想、幻觉、思维障碍和行为怪异以及多种阴性症状等。
近年来,根据是否存在阴性症状及其严重程度,把精神分裂症分为阴性和阳性。阴性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如情感平淡、动机缺乏及目的感减少等;而阳性精神分裂症以幻觉和妄想为主,阴性症状相对较少见。总的来说,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预后稍好,残疾较轻,治疗效果较好。
【诊断】
还没有特定的检查可以诊断本病,精神科医生诊断本病时必须全面评估病人的既往史和症状,只有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并且有明显的工作、学习和社会功能缺陷才能考虑诊断本病,在发病初期,来自家人、朋友和老师的关于病人的情况介绍对诊断非常重要。
医生必须排除病人的精神症状是否由心境障碍所致,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排除有可能导致精神症状的内科、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疾病,例如颅内肿瘤、颞叶癫痫、自身免疫性疾病,亨廷顿病、肝脏疾病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通过CT和MRI可以发现精神分裂症存在颅内异常,但这些异常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没有特异性。
【预后】
本病的近期预后(1年内)取决于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不用药物治疗,70%~80%的精神分裂症会在12个月内复发并可再次发作,维持用药可以使本病的复发率下降到30%。
本病的远期预后多种多样,1/3的病人可以获得明显而持续的改善,另1/3的病人病情部分改善,并间断发作和遗留有残疾,剩下1/3患者病情严重而有明显残疾。预后良好的因素则包括起病急、发病年龄较晚、病前有良好的社会技能,以及偏执型或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则包括发病年龄早、病前社会或职业技能差,有精神分裂症阳性家族史以及青春型或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本病有10%的自杀风险,其平均预期寿命比一般人下降10年。
【治疗】
治疗的总目的是减轻症状,避免复发,恢复功能缺陷,尽可能地增进康复。本病主要有三种治疗措施: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康复和社区支持措施及心理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减轻或消除妄想、幻觉和思维障碍等症状。在急性症状消除以后,维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减少复发的可能。遗憾的是,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引起明显的副反应,如可以导致镇静、肌肉强直、震颤和体重增加;这些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这是一种不自主地以唇部和舌部皱缩或者臂部和腿部的扭转运动障碍为特征的表现。即使停药后,迟发性运动障碍亦不会消失,并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
大约75%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以获得效果,如氯丙咪嗪、氟奋乃静、氟哌啶醇以及美索达嗪。其余25%病人中约有一半用相对较新的抗精神病药氯氮平治疗可以获效。由于氯氮平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副反应,如抽搐,或者致命的骨髓抑制,往往只用来治疗对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效果不好的病人。服用氯氮平治疗的病人必须每周进行白细胞计数监测。有研究证实,其他一些较新的药物没有氯氮平那样严重的副反应,如维思通已经应用于临床,还有其他几种药物亦有可能得到FDA的批准。
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精神病药物往往是在治疗幻觉、妄想、思维障碍和攻击行为时最为有效。虽然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被医生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但它们对所有精神病症状均有效,而不管这些精神症状是由于躁狂、精神分裂症、痴呆还是诸如苯丙胺等药物中毒所引起。第一个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咪嗪于1955年上市,从那以后已经出现了十几种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奋乃静、氟哌啶醇、奋乃静和美索达嗪等。几乎所有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一致,即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一种能够沿着神经通路或神经之间传导电冲动的化学物质。多巴胺系统功能活动过度与幻觉、妄想有关,阻断多巴胺受体能够缓解这些症状。
在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中,其效价、不良反应和给药途径均不相同,由于几乎所有的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在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时疗效均差不多,因而在选择某一特定的抗精神病药物时,要根据其不良反应及病人对该药的耐受性。
一些相对较新的精神病药物在颅内既能阻断多巴胺受体又能阻断5-羟色胺受体(另一种神经递质),如氯氮平就是属于此类的药物,它比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精神分裂症症状更为有效。然而,它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可以导致白细胞计数致命性地下降,因而仅被用来治疗对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效果不好的病人。
康复和社区支持措施 康复措施是指教会病人掌握必要的在社区生活的技能,它能使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常地在社区工作、购物、照护自己、料理家务及与他人相处。虽然病人在严重发作时需住院治疗或者在对自己或他人构成危险时要强制住院,但总的目标是使患者的生活适于社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些患者则需要住在社区诊疗所或康复中心,以便有人督促其按医嘱服药。
由于症状严重和疗效不好或者缺乏在社区生活的技能,有小部分病人不能独立地生活,他们需要在一个安全和有支持的康复中心接受全日制照料。
心理治疗 是治疗本病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心理治疗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在病人、家庭和医生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和合作关系,通过心理治疗,病人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疾病,按医嘱服药以及处理诱发疾病发作的各种应激。

- 精神分裂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精神发育迟滞《医学心理学》
- 精神分裂症《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精神发育迟滞《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精神分裂症《手穴手纹诊治》
- 精神病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精神分裂症《自我调养巧治病》
- 精神病学《中国医学通史》
- 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
- 精神病先兆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 精神分裂症和妄想性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精神病先兆潜证《中医疾病预测》
- 精神分裂症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精神病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精神化生《四圣心源》
- 精神病的生物化学基础《临床生物化学》
- 精神化生《医学摘粹》
- 精神病《自我调养巧治病》
- 精神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精神《中医词典》
- 精神疾病的分类和诊断《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精神《四圣心源》
- 精神疾病的治疗《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精神《中医名词词典》
- 精神检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精少《中医词典》
- 精神科病历《病历书写规范》
- 精伤《中医词典》
- 精神内守《中医词典》
- 精塞水窍不通《药症忌宜》
- 精神衰颓要诀《华佗神方》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编译人员
- 第三章 致读者
- 第四章 基础
- 第五章 药物
- 第5节 药物概述
- 第6节 药物的给药途径、分布和排泄
- 第7节 药物动力学
- 第8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 第9节 药物与衰老
- 第10节 药物的不良反应
- 第11节 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 第12节 非专卖药物
- 第13节 非处方药物
- 第六章 心血管疾病
- 第14节 心脏和血管的生物学特征
- 第15节 心脏疾病的诊断
- 第16节 心律失常
- 第17节 心力衰竭
- 第18节 心肌病
- 第19节 心脏瓣膜疾病
- 第20节 心脏肿瘤
- 第21节 心内膜炎
- 第22节 心包疾病
- 第23节 低血压
- 第24节 休克
- 第25节 高血压
- 第26节 动脉粥样硬化
- 第27节 冠状动脉疾病
- 第28节 周围动脉疾病
- 第29节 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
- 第30节 静脉和淋巴系统疾病
- 第七章 肺和气道疾病
- 第31节 呼吸系统生理学
- 第32节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性检查
- 第33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34节 肺栓塞
- 第35节 支气管炎
- 第36节 支气管扩张症和肺不张
- 第37节 阻塞性气道疾病
- 第38节 职业性肺病
- 第39节 过敏性肺病
- 第40节 浸润性肺病
- 第41节 肺炎
- 第42节 肺脓肿
- 第43节 囊性纤维化
- 第44节 胸膜疾病
- 第45节 肺癌
- 第八章 骨骼、关节和肌肉疾病
- 第46节 骨骼、关节和肌肉
- 第47节 骨质疏松症
- 第48节 佩吉特骨病
- 第49节 骨肿瘤
- 第50节 骨关节炎
- 第51节 关节和结缔组织疾病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银屑病性关节炎
- 盘状红斑狼疮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硬皮病
- 斯耶格伦综合征
- 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
-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 复发性多软骨炎
- 脉管炎
- 结节性多动脉炎
- 风湿性多肌痛
- 颞动脉炎
- 韦格纳肉芽肿
- 赖特尔综合征
- 贝切特综合征
- 强直性脊柱炎
- 第52节 痛风和假性痛风
- 第53节 骨与关节感染
- 第54节 夏科关节病
- 第55节 肌肉、滑囊和肌腱疾病
- 第56节 足病
- 第57节 运动性损伤
- 第58节 锻炼与体能
- 第九章 脑和神经疾病
- 第59节 神经生物学
- 第60节 神经检查及辅助检查
- 第61节 疼痛
- 第62节 头痛
- 第63节 眩晕
- 第64节 睡眠障碍
- 第65节 肌无力
- 第66节 肌营养不良及相关疾病
- 第67节 运动疾患
- 第68节 多发性硬化及相关疾病
- 第69节 脊髓疾病
- 第70节 周围神经疾病
- 第71节 颅神经疾病
- 第72节 嗅觉和味觉障碍
- 第73节 癫痫
- 第74节 脑卒中及相关疾病
- 第75节 脑外伤
- 第76节 谵妄与痴呆
- 第77节 昏睡与昏迷
- 第78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第79节 神经系统肿瘤
- 第十章 精神疾病
- 第80节 精神卫生概述
- 第81节 心身疾病
- 第82节 躯体形式障碍
- 第83节 焦虑性障碍
- 第84节 抑郁症和躁狂症
- 第85节 自杀行为
- 第86节 进食障碍
- 第87节 性身份和性心理障碍
- 第88节 性功能障碍
- 第89节 人格障碍
- 第90节 分离性障碍
- 第91节 精神分裂症和妄想性疾病
- 第92节 药物依赖和成瘾
- 第十一章 口腔和牙齿疾病
- 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疾病
- 第99节 消化系统生物学
- 第100节 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方法
- 第101节 食管疾病
- 第102节 胃和十二指肠疾病
- 第103节 肛门和直肠疾病
- 第104节 胰腺疾病
- 第105节 消化不良
- 第106节 胃肠炎
- 第107节 肠运动异常性疾病
- 第108节 炎性肠病
- 第109节 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
- 第110节 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
- 第111节 憩室病
- 第112节 胃肠道急症
- 第113节 消化道癌肿和其他新生物
- 第十三章 肝胆疾病
- 第114节 肝脏和胆囊生物学
- 第115节 肝脏和胆囊疾病的诊断性试验
- 第116节 肝脏疾病的临床表现
- 第117节 脂肪肝、肝硬化和相关疾病
- 第118节 肝炎
- 第119节 肝脏的血管性疾病
- 第120节 肝脏肿瘤
- 第121节 胆囊疾病
- 第十四章 肾脏和尿路疾病
- 第122节 肾脏和尿路生物学
- 第123节 肾衰竭
- 第124节 肾炎
- 第125节 肾脏血管疾病
- 第126节 代谢性和先天性肾脏疾病
- 第127节 尿路感染
- 第128节 尿路梗阻
- 第129节 神经源性膀胱
- 第130节 尿失禁
- 第131节 尿路外伤
- 第132节 肾脏及尿路肿瘤和癌
- 第十五章 营养与代谢障碍
- 第133节 营养概述
- 第134节 营养不良
- 第135节 维生素和矿物质
- 第136节 水平衡
- 第137节 盐平衡
- 第138节 酸碱平衡
- 第139节 脂代谢障碍
- 第140节 肥胖症
- 第141节 卟啉症
- 第142节 淀粉样变性
- 第十六章 内分泌疾病
- 第143节 内分泌系统与激素
- 第144节 垂体疾病
- 第145节 甲状腺疾病
- 第146节 肾上腺疾病
- 第147节 糖尿病
- 第148节 低血糖症
- 第149节 多发性内分泌瘤综合征
- 第150节 多腺体缺乏综合征
- 第151节 类癌
- 第十七章 血液疾病
- 第152节 血液生物学
- 第153节 输血
- 第154节 贫血
- 第155节 出血性疾病
- 第156节 白细胞疾病
- 第157节 白血病
- 第158节 淋巴瘤
- 第159节 浆细胞病
- 第160节 骨髓增生性疾病
- 第161节 脾脏疾病
- 第十八章 癌症
- 第十九章 免疫性疾病
- 第二十章 感染性疾病
- 第171节 感染性疾病的生物学
- 第172节 预防感染的免疫接种
- 第173节 抗感染药物
- 第174节 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
- 第175节 脓肿
- 第176节 菌血症和败血性休克
- 第177节 杆菌感染
- 第178节 球菌感染
- 第179节 螺旋体感染
- 第180节 厌氧菌感染
- 第181节 结核病
- 第182节 麻风病
- 第183节 立克次体感染
- 第184节 寄生虫感染
- 第185节 真菌感染
- 第186节 病毒性感染
- 第187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 第188节 防御功能受损者的感染
- 第189节 性传播疾病
- 第二十一章 皮肤疾病
- 第190节 皮肤生物学
- 第191节 皮肤病外用药物
- 第192节 瘙痒症
- 第193节 表浅皮肤疾病
- 第194节 皮炎
- 第195节 皮肤炎性反应
- 第196节 大疱性皮肤病
- 第197节 褥疮
- 第198节 汗腺疾病
- 第199节 皮脂腺疾病
- 第200节 毛发疾病
- 第201节 皮肤细菌感染
- 第202节 皮肤真菌感染
- 第203节 皮肤寄生虫感染
- 第204节 皮肤病毒感染
- 第205节 日光与皮肤损伤
- 第206节 色素障碍性疾病
- 第207节 皮肤良性增生
- 第208节 皮肤癌
- 第二十二章 耳鼻咽喉疾病
- 第二十三章 眼科疾病
- 第216节 眼和视力
- 第217节 屈光不正
- 第218节 眼外伤
- 第219节 眼眶病
- 第220节 眼睑和泪腺病
- 第221节 结膜病
- 第222节 角膜病
- 第223节 白内障
- 第224节 葡萄膜病
- 第225节 视网膜病
- 第226节 青光眼
- 第227节 视神经病
- 第二十四章 男性保健
- 第二十五章 妇女保健
- 第231节 女性生殖系统
- 第232节 激素与生殖
- 第233节 绝经
- 第234节 常见妇科疾患
- 第235节 闭经和子宫异常出血
- 第236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
- 第237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第238节 乳房疾病
- 第239节 女性生殖系统癌
- 第240节 不育症
- 第241节 计划生育
- 第242节 遗传疾病检查诊断
- 第243节 妊娠
- 第244节 高危妊娠
- 第245节 妊娠并发症
- 第246节 妊娠合并症
- 第247节 妊娠期用药
- 第248节 正常分娩
- 第249节 分娩期并发症
- 第250节 产褥期
- 第二十六章 儿童保健
- 第251节 新生儿和婴儿
- 第252节 新生儿和婴儿疾病
- 早产儿
- 过期产儿
- 小于胎龄儿
- 大于胎龄儿
- 产伤
- 呼吸窘迫综合征
- 暂时性呼吸增快症
- 早产儿呼吸暂停
- 肺动脉高压
- 胎粪吸入综合征
- 气胸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早产儿视网膜病
- 喂养和大便问题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急腹痛
- 贫血
- 红细胞增多症
- 高胆红素血症
- 体温过低
- 低血糖
- 高血糖
- 低钙血症
- 高钠血症
- 胎儿酒精综合征
- 孕期滥用药物
- 惊厥
- 婴儿猝死综合征
- 第253节 新生儿和婴儿感染
- 第254节 出生缺陷
- 第255节 精神发育迟滞
- 第256节 患病儿童与家庭
- 第257节 幼儿的成长问题
- 第258节 青春期和青少年问题
- 第259节 细菌感染
- 第260节 病毒感染
- 第261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 第262节 蛲虫感染
- 第263节 疑及感染引起的疾病
- 第264节 儿童癌症
- 第265节 胃肠道疾病
- 第266节 营养性疾病
- 第267节 代谢性疾病
- 第268节 内分泌疾病
- 第269节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
- 第270节 脑性瘫痪
- 第271节 耳鼻咽喉疾病
- 第272节 眼科疾病
- 第273节 精神疾病
- 第274节 对儿童的虐待和漠视
- 第275节 中毒
- 第276节 外伤
- 第二十七章 事故与意外伤害
- 第277节 烧伤
- 第278节 电击
- 第279节 放射损伤
- 第280节 高温损害
- 第281节 低温损害
- 第282节 高山病
- 第283节 淹溺
- 第284节 潜水病
- 第285节 航空旅行医学
- 第286节 中毒
- 第287节 毒性咬伤和蜇伤
- 第二十八章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