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和千足虫咬伤
有些较大的蜈蚣叮咬可能会引起局部红肿和疼痛,伤口附近淋巴结肿大,但不会引起组织坏死和感染。症状很少持续48小时以上。千足虫不咬人,但可以分泌一种毒液,刺激皮肤,严重时可引起组织损害。
通常用冰块置于咬伤局部,减轻疼痛。用大量的肥皂水冲洗皮肤上沾染的千足虫有毒分泌物,不要用酒精清洗。如皮肤出现反应,用皮质类固醇软膏涂敷。眼部受伤应立即用水冲洗,并用皮质类固醇眼膏。

- 蜈蚣和千足虫咬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蜈蚣哽喉《中医词典》
- 蜈蚣解《医学衷中参西录》
- 蜈蚣疔《中医词典》
- 蜈蚣漏《中医词典》
- 蜈蚣叮疮《外科启玄》
- 蜈蚣入耳《奇效简便良方》
- 蜈蚣《药性切用》
- 蜈蚣入耳《奇方类编》
- 蜈蚣《外科全生集》
- 蜈蚣入耳方三首《外台秘要》
- 蜈蚣《本草撮要》
- 蜈蚣入耳秘方《华佗神方》
- 蜈蚣《本草害利》
- 蜈蚣入腹《冷庐医话》
- 蜈蚣《本草择要纲目》
- 蜈蚣散《正体类要》
- 蜈蚣《本草分经》
- 蜈蚣蛇蝎伤《孙真人海上方》
- 蜈蚣《名医别录》
- 蜈蚣螫方八首《外台秘要》
- 蜈蚣《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蜈蚣螫候《诸病源候论》
- 蜈蚣《本草便读》
- 蜈蚣螫秘方《华佗神方》
- 蜈蚣《本草崇原》
- 蜈蚣汤《备急千金要方》
- 蜈蚣《中药学》
- 蜈蚣咬《医学纲目》
- 蜈蚣《得配本草》
- 蜈蚣咬《证治准绳·疡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