娩出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书籍目录

娩出是指胎儿和胎盘从子宫腔排出体外的过程。

当待产妇在医院分娩时,她可以从待产室送到产房或分娩室。分娩室是一间只用于生产的小房间。也可留在LDRP产房中,这里有齐全的静脉输液和其他设施,通常丈夫或支持鼓励她的朋友都可来陪伴她。

在产房分娩时,产妇取半直立卧位,背部可用枕头或靠背支撑。这种位置能更好地运用重力的作用,促使胎儿向下挤压,有助于产道和会阴(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区域)逐渐伸张,减少撕伤的危险。同时,这种位置还可减少产妇背部和盆部的过度紧张。有些产妇愿意卧位分娩,而这种位置可导致分娩时间延长、需要更多的助产。也有人发现半直立式娩出的婴儿发生心率异常的比平卧位娩出的婴儿要少。

在分娩过程中,有时医生或助产士需要进行阴道检查,确定胎头位置。要告诉产妇忍受住随着每次子宫收缩产生的向下屏气用力的冲动,胎头逐渐通过骨盆,越来越多的露出扩张的阴道口,当胎头露出约2~5cm时,医生或助产士放一只手在胎头上,在宫缩时控制胎头,如有必要,可稍微减慢娩出速度。当胎头和胎儿的颏部娩出阴道口时,注意保护会阴,防止撕伤。这些处理均有助于胎儿正常娩出。

产钳(是一种金属器械,类似于钳子,有适于钳住胎头的环形边缘)这种助产方法是由医生用产钳将胎儿牵引出产道,对胎儿和产妇造成的损伤很少。正常情况下很少使用。但是当产妇使用了硬膜外麻醉不能屏气用力时,产妇屏气用力无力、产程无进展时,或胎儿出现窘迫时,可以用产钳术助产。

若阴道没有充分扩张,不能让胎儿顺利娩出,有会阴撕伤的可能性时,医生可施行会阴切开术,手术要估计切口能让胎儿顺利娩出,防止会阴撕伤。撕裂伤口比又短又直的会阴切口缝合更困难。可用局部麻醉会阴部位。如果在行会阴切开术时,或会阴撕伤时,损伤肛门括约肌,应立即进行修补术,术后一般愈合效果较好。

在胎头娩出后,胎体向一侧旋转,以便使胎肩顺利娩出。接着身体其余部分就很快滑出。迅速吸净婴儿鼻腔、口、咽喉的粘液和羊水。然后用两把镊子钳住脐带(见第251节),在两把镊子之间剪断脐带,防止断端出血。很快用毯子把婴儿包好放在产妇身旁或温暖的摇篮里。

胎儿娩出后,医生或助产士把一只手轻轻地放在产妇的腹部,确定子宫是否在收缩,一般在胎儿娩出后第一、二次宫缩时,胎盘开始从子宫壁分离,紧接着流出一股血,这时产妇屏气将胎盘推出体外。如果产妇不能屏气用力或阴道流血增多,那么医生或助产士可在产妇腹部稍加压力,即可使胎盘从宫壁分离、娩出。若胎盘娩出不全,医生或助产士应用手取出残留的胎盘组织。

胎盘娩出后,立即给产妇注射催产素,同时按摩腹部帮助子宫收缩。子宫收缩能防止胎盘剥离面的进一步出血。

医生缝合会阴切口和宫颈、阴道的撕伤后,送产妇回病房。不需要医疗处理的婴儿可与产妇在一起。最理想的是让产妇、婴儿和父亲一起在一间温馨幽静的房间住3~4小时,使感情更加融洽。很多产妇分娩后不久,希望开始哺乳,一会儿再把婴儿送回婴儿室。在许多医院里,产妇可以选择把婴儿留在自己身边(母婴同室)。母婴同室通常按婴儿的需要哺乳,而且产妇在离开医院之前,要学会怎样照管婴儿。如果产妇需要休息,也可把婴儿送到婴儿室。

因为多数并发症,尤其是出血,均发生在分娩后的4小时内(第四产程),因此,这个时期尤其需要仔细地对产妇进行观察。

自然分娩

自然分娩是指在分娩时,运用松弛和呼吸的技巧控制疼痛的方法。妊娠期,待产妇和她的丈夫要参加有关生孩子学习班。一般安排6~8课,要用几周的时间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助产动作,也了解在分娩各个时期发生的情况,和分娩中可能有的主观感觉。

松弛运动训练包括让孕妇身体的某一部位有意识的紧张,然后再放松,这种运动有助于在分娩中子宫收缩时,或没有宫缩时,全身放松、休息。在第一产程中开始屏气用力之前,用以下几种类型的呼吸是有帮助的:

·深呼吸,有助于产妇松弛,可在宫缩开始和宫缩结束时运用。

·快速、表浅呼吸,这种呼吸是指胸式呼吸。在宫缩高峰时运用。

·喘气和吹气式呼吸,可以在宫颈完全扩张之前,当待产妇感觉有一种急促向下屏气时,帮助控制急于向下屏气用力。

在第二产程,产妇将交替运用屏气和喘气。

产妇和丈夫在妊娠期要经常、定期地练习松弛和呼吸技巧。分娩发作后,丈夫就能随时协助、提醒她在某个时期应该运用什么方法,紧张时又应该注意什么,并且还可在精神上给予支持和鼓励。按摩也有助于产妇放松。自然分娩方法常常有助于减少镇痛药或麻醉剂的需要,甚至可以不用镇痛药。

自然分娩最著名的方法大概是拉马士(Lamaze)法和勒博耶(Leboyer)法。也包括在光线较暗的房子里分娩和分娩后立即把婴儿浸泡在微温的水中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默克家庭诊疗手册》书籍目录
  1. 娩出《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 免疫组织及器官上的神经支配《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3. 《经络全书》
  4. 免疫浊度法《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5. 《中医词典》
  6. 免疫治疗学《医学免疫学》
  7. 《新修本草》
  8. 免疫治疗《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9. 《医学纲目》
  10. 免疫粘附作用《医学免疫学》
  11. 《续名医类案》
  12. 免疫增殖病的分类《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13. 《医学入门》
  14. 免疫增强药物及免疫增强疗法《医学免疫学》
  15. 《医述》
  16. 免疫增强药物的适应症和副作用《医学免疫学》
  17. 《张氏医通》
  18. 免疫增强药《药理学》
  19. 《证治准绳·类方》
  20. 免疫增强剂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医院药学》
  21. 《证治准绳·杂病》
  22. 免疫增强剂《医学免疫学》
  23. 《普济方·针灸》
  24. 免疫原性基础《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25. 《医碥》
  26. 免疫原性的化学基础《医学免疫学》
  27. 《医碥》
  28.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29. 《本草求真》
  30. 免疫原的制备《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31. 《医学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