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碥》书籍目录

南星 半夏(各一两,俱生用) 天麻(五钱) 雄黄(二钱) 白面(三两)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每服五十丸至百丸。先煎浆水沸,下药煮令浮为度,漉出,淡浆水浸,另用生姜汤下。

川芎 龙脑 薄荷(焙干,各七十五两) 桔梗(一百两) 甘草( ,三十五两) 防风(去苗,二十五两)

细辛(洗,五两) 上为细末,炼蜜搜和,每丸重三分,每服一丸,腊茶清细嚼下,食后临卧服。

防风(洗) 川芎 天麻(去苗,酒浸一宿) 甘草(炙,各二两) 朱砂(半两,研,水飞) 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以朱砂为衣,每服一丸,荆芥汤化服,茶,酒嚼下亦得,无时。

半夏曲 荆芥(各四两) 槐角子(炒) 白矾(生) 橘红 朱砂(各一两) 上为末,姜汁糊丸,每服五六十丸,生姜皂角子仁汤下,日三服。

半夏(汤洗七次,四两) 天南星(炮,去皮) 枳实(去穣,麸炒) 赤茯苓(去皮) 橘红(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十片,煎八分,食后温服。

(《玄珠》)大半夏(六两,分作三分∶一分用白矾一两为末浸水,一分用肥皂角一两为末浸水,一分用巴豆肉一百粒为末浸水) 上件,余药在下,以半夏在上,浸至十日或半月,要常动水,令二药相透,次相合处,拣去巴豆并皂角,将余水以慢火煮令水干,取出半夏切,捣碎,晒干,或阴干亦佳,后入∶甘遂(制) 百药煎(各二两) 全蝎 僵蚕(各一两) 上为细末,薄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或十五丸,亦量人虚实,白汤下。

南星(汤洗) 半夏(汤洗) 黄芩(各一两) 上为细末,姜汁浸,蒸饼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生姜汤下,食后。

大黄(蒸少顷,翻过再蒸少顷,即取出,不可过) 黄芩(各八两) 青礞石(硝 如金色,一两) 沉香(五钱) 为末,水丸,梧子大,白汤,食后空心服。(水泻、孕妇忌服。)

大黄(四钱) 黄芩(四钱) 礞石(五分) 沉香(二分半) 牙皂(五分) 犀角(五分) 麝香(五厘) 朱砂(五分) 水糊丸

甘遂(去心) 紫大戟(去皮) 白芥子(真者,各等分) 上为末,煮糊丸,如桐子大,晒干,临卧淡姜汤或熟水下五七丸至十丸。痰猛气实,加丸数不妨。

南星 半夏(各一两,俱汤洗) 白术(一两半) 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后姜汤下。

芫花(好醋拌匀过一宿,于瓦器内不住手搅炒令黑,不可焦) 甘遂(湿面裹,长流水浸半日煮,晒干,各半两) 大黄(湿纸裹煨,勿令焦,切,焙干,再以酒润炒熟焙干,一两半) 大戟(长流水煮一时,再用水洗,晒干,半两) 黄柏(炒,三两) 上为末,以白术膏丸,如萝卜子大,临卧津液吞下,或白汤送下。(丹溪用粥丸。)

南星 半夏(各一两,俱汤洗) 橘皮(去白,二两)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人参生姜汤下,食后。

桔梗(细锉,微炒) 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 陈皮(去白,各十两) 枳实(麸炒赤黄色,五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半夏(汤洗七次) 橘红(各五两) 白茯苓(三两) 炙甘草(一两半)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七片,乌梅一枚,煎六分,不拘时热服。

南星 半夏(俱洗) 官桂(去粗皮,各一两) 为细末,蒸饼为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生姜汤下,食后。

款冬花(去梗) 胡椒 炙草 荜茇 良姜 细辛(去苗) 陈皮(去白) 干姜(各四两) 白术(五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温汤、温酒、米饮任服,无时,日三服。

(即控涎丹。)

半夏 茯苓(各等分) 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七分服,无时。

南星(每个切作十数块,同半夏先用水浸三日,每日易水,次用白矾二两研碎调入水内,再浸三日,洗净,焙干) 半夏(切破,多二两) 干姜(炮) 白术 良姜 茯苓(各一两) 丁香(不见火) 木香 青皮陈皮(去白,各半两) 上为末,用神曲一两,大麦芽二两同研,取末,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不拘时,温熟水送下。

(若加白茯苓三两,名小半夏加茯苓汤。)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茯苓(四两) 桂枝 白术(各三两) 甘草(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 芍药(五枚) 甘草(如指大一枚,炙)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浓朴(一尺) 大黄(六两) 枳实(四枚)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防己 椒目 葶苈(熬) 大黄(各一两) 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

硝石(一两,同硫黄为末,瓷器内以微火炒,用柳篦搅,不可火太过,恐伤药力,再研极细,名二气末。)

太阴玄精石(飞,研,一两) 五灵脂(水灯清,滤去砂石,晒干)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各二两) 舶上硫黄(透明者) 沉香 木香(坚实者) 天南星(粉白者,各一两) 上为末,飞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石膏(如鸡子大)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扑之。

麻黄(去节,三两) 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

半夏(半升,汤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

半夏(二两) 茯苓(一两) 枳壳(去穣,麸炒,半两) 风化朴硝(二钱五分。制法∶以马牙硝芒硝撒在木盘中,少时成水,置当风处即干如白粉,刮取用之可也) 上为细末,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送下。

旋复花 人参 陈皮(去白) 枳实 白术 茯苓 浓朴(制) 半夏(制) 泽泻 猪苓 前胡桂心 白芍药 炙甘草(以上各等分) 上每一两分四服,姜十片,水二盏,煎七分,去滓温服,无时。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碥》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碥》书籍目录
  1. 《医碥》
  2. 《临证指南医案》
  3. 《医碥》
  4. 《医述》
  5. 《古今医案按》
  6. 《医述》
  7. 《本草求真》
  8. 《续名医类案》
  9. 《明医指掌》
  10. 《医宗金鉴》
  11. 《明医指掌》
  12. 《重订灵兰要览》
  13. 《明医指掌》
  14. 《食鉴本草》
  15. 《明医指掌》
  16. 《中医词典》
  17. 《丹溪心法》
  18. 《中医名词词典》
  19. 《丹溪治法心要》
  20. 谈元贤《中医词典》
  21. 《痘疹心法要诀》
  22. 谈笑(养生余录 上)《古今医统大全》
  23. 《瘴疟指南》
  24. 谈谈肿瘤抗原《免疫与健康》
  25. 《也是山人医案》
  26. 谈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几种思维方法《名师垂教》
  27. 《金匮钩玄》
  28. 谈谈先天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免疫与健康》
  29. 痰(饣曹)《中医词典》
  30. 谈谈避孕疫苗《免疫与健康》
  31. 痰包《中医名词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