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搐逆顺
男发左搐.或手大指屈外.或目左视无声者顺也.若发右搐.或手大指屈内.或目右视有声者逆也.女发右搐.或手大指屈内.或目右视无声者顺也.若发左搐.或手大指屈外.或目左视有声者逆也.顺者相胜也.左肝为木.右肺为金.一负一胜,故无声也.逆者战也.二脏俱实.木金相击.故有声也.顺者易治.逆者难治.男逆稍易.女逆极难.更当参其发时.以补泻为治.昔钱乙治李寺丞子三岁.发搐自卯至巳.目右视.大叫哭.乙见曰.逆也.男为阳.本发左视无声则顺.右视有声则逆.所以然者.左肝木也.右肺金也.逆则二脏相战.金木相击.而有声也.治乃泻强补弱.假令女发搐.目左视.是肺来胜肝.肝不能任.故叫哭也.当泻其肺.后治其心.续治其肝.若病在秋.(日西时同)肺兼旺位.当大泻其肺.若病在春.(早晨时同)此肝旺之时.尚不能胜肺.是肺强而肝大弱也.当补其肝肾.大泻其肺.若男发搐目右视.是肝来胜肺而叫哭.当泻其肝心.若病在春夏.(早晨日中时同)肝心旺时.当大泻其肝.若病在秋.(日晡时同)此肺旺之时.尚不能胜肝.是肝强而肺极虚也.当补其肺.大泻其肝.所以言目反视者.乃肝主目也.凡搐则是风热相搏于内.风属肝.故引见于目也.今此病男反女.故稍易治于女也.先泻其肺.不闷乱.以知肺病退也.后补其肾.续治其肝心.五日而愈.乙又治徐氏子三岁.每日西发搐.身微热.目微斜露睛.四肢冷而喘.大便微黄.请乙与一李医同治.乙问李曰.病搐何如.以何药治之.李对不当.乙曰.搐者心肝实也.身微热者.日西肺用事之时.肺主身温.今且热者.肺虚也.目微斜露睛者.肝肺相乘胜也.四肢冷者.脾虚也.肺若虚甚.则脾母亦弱.木气乘之.四肢即冷.治当先补脾肺.得脾虚证退.然后治其心肝.九日乃愈.此亦逆搐.肝肺相乘.目斜者必当右视也.今举此以明逆顺为治之法尔.

- 发搐逆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发搐黑陷《奇效简便良方》
- 发搐阴阳(附天吊慢脾风)《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发搐第十四问《婴童百问》
- 发搐真假《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发搐(悸症)《经验麻科》
- 发喘《产宝》
- 发搐《药症忌宜》
- 发喘《伤寒捷诀》
- 发搐《麻科活人全书》
- 发喘《伤科汇纂》
- 发搐《保婴撮要》
- 发喘歌《伤寒百证歌》
- 发搐《保婴撮要》
- 发疮《广瘟疫论》
- 发搐《医学正传》
- 发丹《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发搐《张氏医通》
- 发毒《本草求真》
- 发搐《麻疹备要方论》
- 发端统论《医学集成》
- 发搐《景岳全书》
- 发耳《中医词典》
- 发臭秘方《华佗神方》
- 发凡《济生集》
- 发齿生迟诗(七言)《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发凡《医方论》
- 发迟(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 发绀《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发迟《证治准绳·幼科》
- 发哽《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