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

《医用化学》书籍目录

1886年范特荷甫(van’t Hoff)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一条规律:对稀溶液来说,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和温度成正比,它的比例常数就是气体状态方程式中的常数R。这条规律称为范特荷甫定律。用方程式表示如下:

πV=nRT

或π=cRT(1-5)

式中π为稀溶液的渗透压,V为溶液的体积,c为溶液的浓度,R为气体常数,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T为绝对温度。

式(1-5)称为范特荷甫公式,也叫渗透压公式。常数R的数值与π和V的单位有关,当π的单位为kPa,V的单位为升(L)时,R值为8.31kPa•L•K-1•mol-1

范特荷甫公式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粒子数(分子数或离子数)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对于稀溶液,c近似于质量摩尔浓度,因此上式又可写成

π=mBRT

对于相同cB的非电解质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因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粒子(分子)数目相等,所以渗透压是相同的。如0.3mol•L-1葡萄糖溶液与0.3mol•L-1蔗糖溶液的渗透压相同。但是,相同cB的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则不相同。例如,0.3mol.L-1NaCl溶液的渗透压约为0.3mol.L-1葡萄糖溶液渗透压的2倍。这是由于在NaCl溶液中,每个NaCl粒子可以离解成1个Na+和1个Cl。而葡萄糖溶液是非电解质溶液,所以0.3mol•L-1NaCl溶液的渗透压约为0.3 mol•L-1葡萄糖溶液的2倍。

由此可见,渗透压公式中,对电解质溶液来说,浓度cB(或mB)是1升溶液中能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分子与离子总物质的量,称为渗透物质的量浓度。

通过测定溶液的渗透压,可以计算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如果溶质的质量为m,摩尔质量为M。实验测得溶液的渗透压为π,则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数值等于摩尔质量)可通过下式求得:

式(1-6)主要用于测定高分子(蛋白质等)的相对分子质量

(1-6)

式(1-6)主要用于测定高分子(蛋白质等)的相对分子质量。

渗透压公式在医疗工作中有其现实意义。人体血液的渗透压在正常体温(37℃)时约为769.9kPa。要配制与血液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即可由渗透压公式计算出溶液的浓度。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用化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用化学》书籍目录
  1. 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医用化学》
  2.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医用化学》
  3. 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医用化学》
  4. 渗湿于热下《中医词典》
  5. 慎护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6. 渗湿于热下《中医名词词典》
  7. 慎护论《婴童类萃》
  8. 渗湿汤《扁鹊心书》
  9. 慎火草散《备急千金要方》
  10. 渗湿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1. 慎火草散《备急千金要方》
  12. 渗湿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3. 慎疾《冷庐医话》
  14. 渗湿汤《冯氏锦囊秘录》
  15. 慎劳《丹台玉案》
  16. 渗湿《本草求真》
  17. 慎起居《痰火点雪》
  18. 渗湿《证治准绳·幼科》
  19. 慎柔师小传《慎柔五书》
  20. 渗湿《中医词典》
  21. 慎柔五书《时方妙用》
  22. 渗利之剂《金匮翼》
  23. 慎修内法《养生导引秘籍》
  24. 《中医词典》
  25. 慎药《冷庐医话》
  26. 《中医词典》
  27. 慎饮食《儿科萃精》
  28. 《中医名词词典》
  29. 慎择《轩岐救正论》
  30. 《经络全书》
  31. 升白灵药法《外科正宗》

《医用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