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慎疾

《冷庐医话》书籍目录

王叔和《伤寒论·序例》云∶凡人有疾,不时即治,隐忍冀瘥,以成痼疾。小儿女子,益以滋甚,时气不和,盒饭早言,寻其邪由,及在腠理,以时治之,罕有不愈者。患人忍之,数日乃说,邪气入脏,则难可制。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云∶凡人少有不适,必当实时调治,断不可忽为小病,以致渐深,更不可勉强支持,使病更增,以贻无穷之害。

余在台州时,同官王愚庵先生年五旬余,患时感症,坚守不服药为中医之戒,迁延数日,邪热内闭神昏,家人延医延医,无及而卒。又余戚秀水王氏子,年方幼稚,偶患身热咳嗽,父母不以为意,任其冒风嬉戏,饮食无忌,越日疹发不透,胸闷气喘,变症毕现,医言热邪为风寒所遏,服药不效而卒。此皆不即调治所致也。

真空寺僧能治邝子元心疾,令独处一室,扫空万缘,静坐月余,诸病如失。海盐寺僧能疗一切劳伤虚损吐血干劳之症,此僧不知《神农本草》、《黄帝内经》,惟善于起居得宜,饮食消息,患者住彼寺中,三月半年,十愈八九。观此知保身却病之方,莫要于怡养性真,慎调饮食,不得仅乞灵于药饵也。

北方人所眠火坑,南方人用之,体质阴虚者,多深入火气,每致生疾。吾邑张侯舫孝廉维,留寓京师,久卧火炕,遂患咳嗽。医者误谓肺虚,投以五味子五倍子等药,竟至殒命。张贫而好学,品复端谨,中年不禄,士林惜之。

凡从高坠下而晕绝者,慎勿移动,俟其血气复定而救之,有得生者。若张惶扶掖以扰乱之,百无一生。余戚沈氏之女,年甫十岁,从楼堕地晕死,急延医视之曰∶幸未移动,尚可望生,否则殆矣。乃以药灌之,移时渐苏而安。治跌损者,人尿煮热洗之灌之良。

读《续名医类案》,而知移动之禁,非独坠跌者宜然也,备录之。张子和治叟年六十余,病热厥头痛,以其用涌药时已一月间矣,加之以火,其人先利,年高身困,出门见日而仆不知人,家人惊惶欲揉扑之,张曰∶火不可扰。与西瓜凉水蜜雪,少顷而苏。盖病患年高涌泄,则脉易乱,身体内有炎火,外有太阳,是以跌仆,若更扰之,便不救矣。汪石山治人卒厥暴死不知人,先因微寒发热,面色姜黄,六脉沉弦而细,知为中风久郁所致,令一人紧抱,以口接其气,徐以热姜汤灌之,禁止喧闹,移动则气不返矣。有顷果苏,温养半月而安。不特此症为然,凡中风、中气、中寒、暴厥,俱不得妄动以断其气。《内经》明言气复返则生,若不谙而扰乱,其气不得复,以致夭枉者多矣。魏玉璜曰∶遇卒暴病,病家医士皆宜知此。盖暴病多火,扰之则正气散而死也。余女年十八,忽暴厥,家人不知此,群集喧哄,又扶挟而徙之他所,致苏复绝,救无及矣。今录张、汪二案,五内犹摧伤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冷庐医话》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冷庐医话》书籍目录
  1. 慎疾《冷庐医话》
  2. 慎火草散《备急千金要方》
  3. 慎劳《丹台玉案》
  4. 慎火草散《备急千金要方》
  5. 慎起居《痰火点雪》
  6. 慎护论《婴童类萃》
  7. 慎柔师小传《慎柔五书》
  8. 慎护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9. 慎柔五书《时方妙用》
  10. 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医用化学》
  11. 慎修内法《养生导引秘籍》
  12. 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医用化学》
  13. 慎药《冷庐医话》
  14.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医用化学》
  15. 慎饮食《儿科萃精》
  16. 渗湿于热下《中医词典》
  17. 慎择《轩岐救正论》
  18. 渗湿于热下《中医名词词典》
  19. 升白灵药法《外科正宗》
  20. 渗湿汤《扁鹊心书》
  21. 升发清凉解毒当分先后《麻科活人全书》
  22. 渗湿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3. 升法《中医词典》
  24. 渗湿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5. 升粉霜法《古今医统大全》
  26. 渗湿汤《冯氏锦囊秘录》
  27. 升肝舒郁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28. 渗湿《本草求真》
  29. 升合《圣济总录》
  30. 渗湿《证治准绳·幼科》
  31. 升合分两《汤液本草》

《冷庐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