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

《回春录》书籍目录

伙人叶殿和,庚寅秋患感,旬日后,汗出昏瞀,医皆束手。乃甥余薇恒挽孟英勘之,曰∶此真阴素亏,过服升散,与仲圣“少阴误发汗”同例,下竭则上厥,岂能引亡阳为比,而以附、桂速其毙耶?以∶元参地黄 知母 甘草 白芍 黄连 茯苓 小麦 龟板 鳖甲 牡蛎 驴皮胶,为大剂投之,得愈。

家叔南山,于秋间患感,日治日剧,渐至神昏谵妄,肢震动惕。施、陈两医,皆谓元虚欲脱,议投峻补。家慈闻而疑之曰∶盍与孟英商之。孟英诊曰∶无恐也,通络蠲痰,可以即愈。用∶石菖蒲 羚羊角 丝瓜络冬瓜子 苡仁 桑枝 橘络 旋复 葱须 贝母 钩藤 胆星为剂,化服万氏牛黄清心丸一颗,覆杯而安,调理半月而愈。

段春木,秋杪患发热,而腰痛、腿痛如刀割。孟英视之,略不红肿,脉至细数,苔色黑燥,溺赤便黑。予∶西洋参 麦冬 生地 犀角 银花 楝实 石斛 知母 甘草 竹沥 蔗汁,为大剂。投之,热渐退,痛渐已。

惟舌绛无津,故仍与甘凉濡润为方,数日后,忽舌绛倍加,燥及咽膈,水饮不能下咽。孟英曰∶真阴涸竭,药难奏绩矣。然窃疑其何以小愈之后,骤尔真阴涸竭,或者背余而服别药乎?继其契友来询云∶段死而舌出,此曷故欤?孟英闻之,爽然大悟。因撷《伤寒》(瘥后)女劳复之文示之。其人顿足云∶良然。彼于小愈后,曾宿于外,次日归,即转剧。苟直陈不讳,或尚可活乎?孟英曰∶未必然也。烧 散、鼠矢汤,皆从足少阴以逐邪。彼不过热邪袭入此经,所谓“阴阳易”是也。今少腹无绞痛之苦,原非他人之病易于我。真是女劳之复,以致真阴枯涸,更将何药以骤复其真阴哉?然而从此“女劳复”与“阴阳易”,一虚一实有定论,不致混同而治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回春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回春录》书籍目录
  1. 秋燥《回春录》
  2. 秋燥《温病条辨》
  3. 秋燥《时病论》
  4. 秋燥《温病条辨》
  5. 秋燥《校注医醇剩义》
  6. 秋燥《温病条辨》
  7. 秋燥辨论《六因条辨》
  8. 秋燥《临证指南医案》
  9. 秋燥论《医门法律》
  10. 秋燥《医述》
  11. 秋燥门方《医门法律》
  12. 秋燥《中医词典》
  13. 秋燥条辨十一条《六因条辨》
  14. 秋燥《时病论歌括新编》
  15. 秋燥证治《温病正宗》
  16. 秋燥《中医名词词典》
  17. 秋燥证治论《温病正宗》
  18. 秋燥《时病论歌括新编》
  19. 蚯蚓《神农本草经》
  20. 秋月咳嗽《中医词典》
  21. 蚯蚓《本草纲目》
  22. 秋应中衡《中医词典》
  23. 蚯蚓《雷公炮炙论》
  24. 秋应中衡《中医名词词典》
  25. 蚯蚓《吴普本草》
  26. 秋疫《儿科萃精》
  27. 蚯蚓《本草求真》
  28. 秋温外热中寒证《余无言医案》
  29. 蚯蚓《本经逢原》
  30. 秋温兼伏气化热《医学衷中参西录》
  31. 蚯蚓《得配本草》

《回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