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

《本草备要》书籍目录

体重,泻火气,轻,解肌

甘辛而淡,体重而降。足阳明经(胃)大寒之药。色白入肺,兼入三焦(诸经气分之药)。

寒能清热降火,辛能发汗解肌,甘能缓脾益气,生津止渴。治伤寒郁结无汗,阳明头痛发热恶寒,日晡潮热。肌肉壮热(经云∶阳盛生外热),小便赤浊,大渴引饮,中暑自汗(能发汗,又能止自汗),舌焦(胎浓无津)牙痛(阳明经热,为末擦牙固齿)。又胃主肌肉,肺主皮毛,为发斑、发疹之要品(色赤如锦纹者为斑,隐隐见红点者为疹,斑重而疹轻。率由胃热,然亦有阴阳二证,阳证宜用石膏。又有内伤阴证见斑疹者,微红而稀少,此胃气极虚,逼其无根之火游行于外,当补益气血,使中有主,则气不外游,血不外散,若作热治,死生反掌,医者宜审),但用之甚少,则难见功(白虎汤以之为君,或自一两加至四两,竹叶麦冬知母粳米,亦加四倍,甚者加芩、连、柏,名三黄石膏汤,虚者加人参,名人参白虎汤)。然能寒胃,胃弱血虚及病邪未入阳明者禁用(成无己解大青龙汤曰∶风、阳邪伤卫,寒,阴邪伤营,营卫阴阳俱伤,则非轻剂所能独散,必须重轻之剂同散之,乃得阴阳之邪俱去,营卫俱和,石膏乃重剂,而又专达肌表也。质重气轻,又成氏以桂麻为轻剂,石膏为重剂也。东垣曰∶石膏足阳明药,仲景用治伤寒阳明证,身热、目痛、鼻开、不得卧,邪在阳明,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气,所以有白虎之名,肺主西方也。按∶阳明主肌肉,故身热;脉交额中,故目痛;脉起于鼻,循鼻外,金燥,故鼻干;胃不和,则卧不安,故不得卧。

然亦有阴虚发热,及脾胃虚劳,伤寒阴盛格阳、内寒外热、类白虎汤证、误投之不可救也。

按阴盛格阳,阳盛格阴二证,至为难辨,盖阴盛极而格阳于外,外热而内寒;阳盛极而格阴于外,外冷而内热。经所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寒则热,重热则寒是也。当于小便分之,便清者,外虽燥热,而中实寒;便赤者,外虽厥冷,而内实热也。再看口中之燥润,及舌苔之浅深,胎黄、黑者为热,宜白虎汤;然亦有舌黑属寒者,舌无芒刺,口有津液也,急宜温之,误投寒剂即死矣)。亦名寒水石(时珍曰∶古方所用寒水石凝水石,唐、宋诸方用寒水石即石膏。凝水石乃盐精渗入土中,年久结成,清莹有棱,入水即化。辛咸大寒,治时气热盛,口渴水肿)莹白者良。研细,甘草水飞用。近人因其寒,或用火 ,则不伤胃,味淡难出。若入煎剂,须先煮数十沸,鸡子为使。忌巴豆、铁。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本草备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本草备要》书籍目录
  1. 石膏《本草备要》
  2. 石膏《汤液本草》
  3. 石膏《本草蒙筌》
  4. 石膏《本草衍义》
  5. 石膏《本草易读》
  6. 石膏《新修本草》
  7. 石膏《冯氏锦囊秘录》
  8. 石膏《本草经集注》
  9. 石膏《医学入门》
  10. 石膏《中药炮制》
  11. 石膏《证类本草》
  12. 石膏《玉楸药解》
  13. 石膏《顾松园医镜》
  14. 石膏《长沙药解》
  15. 石膏《本草求真》
  16. 石膏《药笼小品》
  17. 石膏《本草新编》
  18. 石膏《千金翼方》
  19. 石膏《本经逢原》
  20. 石膏《雷公炮制药性解》
  21. 石膏《本草从新》
  22. 石膏《雷公炮炙论》
  23. 石膏《得配本草》
  24. 石膏《本草纲目》
  25. 石膏《中药学》
  26. 石膏《神农本草经》
  27. 石膏《本草思辨录》
  28. 石羔《本草分经》
  29. 石膏《本草崇原》
  30. 石羔《本草分经》
  31. 石膏《本草便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