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驱虫药中毒

《医院药学》书籍目录

(一)苄酚宁又称酚乙铵或灭虫宁,其常用制剂为羟蔡酸酚害。本药为一种广谱驱虫药,有驱除和杀死肠内寄生虫的作用,对钩虫、蛔虫蛲虫病均有效,但肠寄生虫愈在肠道上部,其作用愈强,虫愈刹死,离开幽门相当于肠全长1/3至1/2处的虫多能存在,故主要用于驱除十二指肠钩虫,对蛔虫、鞭虫也可用,但疗效较差。

本药可能有拟烟碱作用,因而使虫体的肌肉发生麻痹,本药物法为空腹或半空腹服,一次顿服3-4g,儿童剂量为每岁0.2-0.3g。

1.毒理

口服吸收后较差,其毒理作用对胃肠道的剌激,并引起心脑综合征及癫痫样发作,机理未明。

2.临床表现

(1)消化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2)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失眼、下肢麻木,也可引起癫痫样发作。

(3)心血管系统症状:可有胸闷,气促、心悸,有的病例还可出现心、脑综合征,有心脏病特别是心力衰竭时,更易发生。心电图检查可出现动过速、心律不齐,室性过早搏动、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

3.预防因驱钩虫而服用苄酚害的过程中发生严重心脏反应而死亡的病人并非罕见因此,为发生严重的心脏反应本药不宜用于心脏功能能不全者,有器质性心脏病、严重贫血孕妇及严重肝,肾疾患者也不宜应用,以免发生中毒,在有明显贫血的钩虫病病人应在贫血改善后,予以苄酚宁驱虫或改用溴萘酚驱虫。

4.治疗

(1)大量误服后应立即洗胃、催吐、导泻。

(2)对症治疗。

(3)出现心脑综合时可参阅治疗。

(二)四氯乙烯中毒四氯乙烯,系无色液体,带有醚样嗅,几乎不溶于水,能溶于醇及油脂。受日光照射时能缓缓分解,分解时能部分地产生毒的碳酰氯和氯和化氢气。

四氯乙烯对钩虫有麻痹作用,故用于钩虫病的治疗。常用量为3-4m1次,1日1次,连服2-3日。极量为5m1/次,此外对姜片虫病绦虫病也有一定疗效。

1.毒理

四氯乙烯口服后可由消化道吸收,毒性虽较四氯化碳及氯仿为低,安全度大,但也曾有作驱虫药而引起残废的报道。

其毒理作用主要为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先兴奋,后麻痹,并可引起肝、肾的损害。

2.临床表现

中毒时表现头痛、头痛、倦怠、恶心、呕吐、四肢麻木,视力模糊、精神错乱等,甚至可发生抽搐昏迷,肝脏受损,可出现肝脏肿大,肝区疼痛和黄疸等。

3.治疗

(1)误服中毒者立即洗胃。

(2)催吐导泻。

(3)忌用油类。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院药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院药学》书籍目录
  1. 驱虫药中毒《医院药学》
  2. 驱虫药应用注意事项《中药学》
  3. 驱风《本草求真》
  4. 驱虫药《中药学》
  5. 驱风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6. 驱虫(杀虫)《中医名词词典》
  7. 驱风散《明目至宝》
  8. 驱虫《中医词典》
  9. 驱疟饮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0. 区域养生《中医养生学》
  11. 驱蚊蚋壁虱《是斋百一选方》
  12. 区域性《预防医学》
  13. 屈草《神农本草经》
  14. 区域划分及其与健康的关系《中医养生学》
  15. 屈草《千金翼方》
  16. 区余《名医别录》
  17. 屈草《本草经集注》
  18. 区余《证类本草》
  19. 屈草《新修本草》
  20. 区余《新修本草》
  21. 屈草《医学入门》
  22. 区余《千金翼方》
  23. 屈草《证类本草》
  24. 区县急救系统网络化《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25. 屈草《名医别录》
  26. 区分资料类型《医学统计学》
  27. 屈法《中医词典》
  28. 区别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29. 屈骨《中医词典》
  30. 鼽嚏《中医词典》
  31. 屈骨端《中医词典》

《医院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