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口腔科

《中国医学通史》书籍目录

口齿科疾病在秦汉时期,虽然尚不知有否专科著述,但从有关文献叙述和出土文物等,仍可看出其医疗保健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关于口腔、牙齿之清洁、健美、疾病、保健已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例如:《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牙齿“齿如瓠犀”,即指牙齿要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反之,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则称之为龃龉,咬合不齐者病之为龊,排列不正者称为龇,不平整者为龋,均视之为病态。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和预防牙齿疾病,除强调饭后漱口等外,此时尺有剔除齿缝间食物残渣的习惯。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发掘了汉末三国东吴时代的高荣墓葬。其中有一个金制的,两端分别为耳挖勺和小杨枝的龙形器物。小杨枝是龙的尾部,圆形,末端尖。研究者考证认为此系墓主人生前用来剔除齿间食物残渣的口腔清扫用具,此小杨枝也就是今之牙签的雏形(周大成:江西省南昌市东吴高荣墓发现的金制小杨枝,日本齿科医史学会会志8(2):23-24,1981)。

关于口齿疾病的认识和治疗西汉名医淳于意在其诊籍中记录有用灸法和苦参汤含漱治疗龋齿的方法,且指出其病因为“得之风,及卧开口,食而不漱。”可见当时对口腔不洁与致龋的关系已有所认识。

关于砷剂失活牙髓技术,东汉张仲景已首载使用含砷制失活牙髓的方法。《金匮要略》有“小儿疳虫蚀齿方”,其处方为“雄黄葶苈,右二味,末之,取腊日猪脂溶,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枚,点药烙之。”其中雄黄的化学成分为二硫化砷。明代《本草纲目》也记有用醋调砒霜,待干取粟粒大,以绵裹安齿缝内,第二天取出的医疗技术。砒霜为自然砷。该法所载用药量及失活时间,并要求来日取出都是较科学的。美国的斯普纳(Spooner)于1836年始用砷剂失活牙髓,该技术到今天仍是临床所常使用的。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国医学通史》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国医学通史》书籍目录
  1. 口腔科《中国医学通史》
  2. 口腔科《中国医学通史》
  3. 口腔科病历《病历书写规范》
  4. 口腔科《中国医学通史》
  5. 口腔科的心理问题《医学心理学》
  6. 口腔科《中国医学通史》
  7. 口腔科疾病的激光治疗《临床激光治疗学》
  8. 口腔科《中国医学通史》
  9. 口腔科疾病的理疗《理疗学》
  10. 口腔局部麻醉《口腔科学》
  11. 口腔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临床激光治疗学》
  12. 口腔健康调查《口腔科学》
  13. 口腔淋巴管瘤《临床激光治疗学》
  14. 口腔检查常用器械《口腔科学》
  15. 口腔内恶性黑色素瘤《临床激光治疗学》
  16. 口腔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7. 口腔内乳头状增生《临床激光治疗学》
  18. 口腔急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9. 口腔内消化《生理学》
  20. 口腔及其周围组织急性化脓性炎症《理疗学》
  21. 口腔内血管瘤《临床激光治疗学》
  22. 口腔肌瘤《临床激光治疗学》
  23. 口腔内粘液囊肿《临床激光治疗学》
  24. 口腔化脓性肉芽肿《临床激光治疗学》
  25. 口腔内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激光治疗学》
  26. 口腔护理《基础护理学》
  27. 口腔念珠菌病《口腔科学》
  28. 口腔颌面伤员的护理《口腔科学》
  29. 口腔疱疹病毒感染《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30. 口腔颌面软组织损伤《理疗学》
  31. 口腔气味《常见病自测》

《中国医学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