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科疾病

《中国医学通史》书籍目录

在一些非医学文献中也记述了内科杂病的病证表现与病因,例如《山海经》已有瘕、瘿、风、狂、疟和疫疾等十余种;有些还论述了症状与证候。

《周礼》中,已记载季节变换与疾病的关系,例如所叙春季多发头痛,夏季易发疮疡,秋季常流行疟疾,冬季以咳嗽喘息为多见。这是通过对四时季节变换和气候失常等不同致病因素的观察中,反映了当时对部分内科杂病病因的认识。

《吕氏春秋·尽数》中不仅论证了瘿,而且观察到本病的发生与所在地的水质有密切关系。至於医学文献对内科杂病的认识与论述已更为深入。例如:

《五十二病方》,并非内科专著,但也反映了当时对内科杂病的认识水平。其论述多以观察各种疾病的特点入手,例如“痫证”,就是以疾病发作时与马、羊等动物某些形态相似,而命名“马痫”、“羊痫”等,这种命名法在后世医家的著作中多有启示,《黄帝内经》对内科杂病的认识,已联系病因,脏腑经络气血以及病状特点来进行分类,已突出了类的概念。注意抓某类疾病的共同特点,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风为共同病因而引起的疾病甚多,有肝风、心风、脾风、肺风、肾风、首风、大风、病风、偏风、风痹等。其中五脏风多属外感热性病范畴;偏风是指脑血管疾患,疠风、大风多指麻风病等。

《内经》对急症的认识也很突出。它把突然发作、病情危重的疾病称为“卒病”、“暴病”、“暴疾”,范围所及达数十种,其中以内科病居多。有的突出症状特点,如痉证、呕血;有的以病因命名,如伤寒;有的以疾病性质别类,如热病;有的按病机区分,如厥逆;有的根据病位冠名,如心痛。内容多散见于各篇,但也有以“举痛论”、“厥论”、“厥病”、“热论”、“热病”、“刺热论”、“评热病论”等设专篇以论专病者。

《内经》还为中医治疗学提出许多正确的治则治法,因而对提高内科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国医学通史》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国医学通史》书籍目录
  1. 内科疾病《中国医学通史》
  2. 内科发展学《中国医学通史》
  3. 内科疾病的理疗《理疗学》
  4. 内科《中国医学通史》
  5. 内科学《中国医学通史》
  6. 内科《中国医学通史》
  7. 内科学《中国医学通史》
  8. 内科《中国医学通史》
  9. 内科杂病《中国医学通史》
  10. 内科《中国医学通史》
  11. 内科杂病《中国医学通史》
  12. 内科《中国医学通史》
  13. 内科杂病《中国医学通史》
  14. 内科《中国医学通史》
  15. 内科治疗《医学遗传学基础》
  16. 内疽要诀《华佗神方》
  17. 内窥镜检查《泌尿外科学》
  18. 内疚疽门主论《疡医大全》
  19. 内窥镜检查中的心理问题《医学心理学》
  20. 内灸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1. 内溃《冯氏锦囊秘录》
  22. 内灸《中医词典》
  23. 内昆仑《中医词典》
  24. 内灸《中医词典》
  25. 内昆仑《中医词典》
  26. 内镜检查《物理诊断学》
  27. 内劳宫《气功外气疗法》
  28. 内镜活检快速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9. 内理中气《证治准绳·幼科》
  30. 内景综要《类证治裁》
  31. 内廉《中医词典》

《中国医学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