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护理学

《中国医学通史》书籍目录

一、1840年后中国的护理事业

19世纪中叶的教会医院中,尚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护士,只是由医院培训简易的男助理人员。1884年,护士麦克奇尼(MckechnieM.)是一位在南丁格尔式的护士学校中培养的美国护士,来华后,她首先提倡护理制度,并在上海妇孺医院开展近代护理工作。1888年美国人约翰逊女士(JohnsonE.)在福州一所医院开办护士训练班,布特女士(ButlerEH。)在南京也开始举办护士训练班。1900年以后,中国的教会医院日渐增多,欧美各国医生、护士接踵而至。各地的教会医院都开始培训护士。如北京同仁医院、湖北普爱医院、保定思罗医院等还开办男护士学校。

1900年,汉口普爱医院正式成门一所护士学校,由该院医护人员合编一本《护理技术》为教材,规定训练期限为三年。

1904年美国教会在北京道济医院建立了一所护士学校,但没有独立的经费和校舍,也无正规、完整的教学制度。教员是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有空闲就上课。学生要参加医院中的劳动、值夜班。宗教课和护士伦理课都是必修课程,做手术前要进行宗教祷告,上课和实习时要讲英语。护士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基督教徒,学校每年招生人数极少,每班只有一、二人;最多的1940年,也不过12名学生。从1904到1949年的45年中,该校毕业的学生总计184人。1905年北平伦敦医院设立护校,1909年上海红十字会成立护校。但由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尚未普及,除外国教会设立学校、医院外,中国公立学校不多,护士学校更是前所未闻,招生也十分困难。

1907年美国护土信宝珠(Simpson CE.)来华,她是发起成立中华护士会的第一人。她写了一封公开信,主张应该用新的方法来培养护士,使中国人逐渐认识到护理是一种高尚的工作,要使护理工作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受,并号召成立护士组织。公开信发表后,中国护士界受到很大震动。高似兰医生全力支持中国护士应该创办自己的组织,发行自己的刊物,并从《博医会报》上,留出l~2页的篇幅作为护士进行交流的园地。1909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外国护士在福建鼓浪屿召开会议,选出兼职的主席和秘书,中华护士会诞生了。

二、中华护士会早期的工作

中华护士会是全国性护理机构,其目的在于统一全国护理教育的标准。1909年中华护士会成立之初,限于人力分散,且多是兼职人员,工作开展十分困难。1912年牯岭会议,讨论并制定了统一护士学校的课程、教科书来源、统一全国考试、学校注册、颁发毕业证书等事宜,并成立护士教育委员会,定于1914年在上海召开全国护士会议。

1914年6月中华护士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钟茂芳根据《康熙字典》将Nurse译为“护士”,并提交此次大会讨论,得到一致通过,沿用至今。会议还通过把会名“Nurses'Association ofChina”译为“中华护士会”。在这次会议上,钟茂芳女士当选为中华护士会副理事长,她是获此荣誉的第一位中国护士。在此次会上决定,福州协和护士学校、上海仁济护校、上海广仁护校及上海妇孺护校等四所护士学校符合标准,予以注册;大会规定正式护士必须是立案护校毕业且经会考及格者,定于1915年举行第一次全国护土毕业会考。从此中国出现了正式护理学术团体,并为发展中国的护理事业做出了贡献。

1915年9月第二届全国护士会在北京协和医院召开,与会者47人,来自全11个省市。会议重点讨论全国护土学校的进展,护校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护士素质的培养提高,男护士的培养等问题。

1920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设置护理科,招收高中华业生,学业3年,考试及格后发给护士证书。1927年北京协和医院开设公共卫生护士训练班。

1915年中英文对照护士通讯小册子出版,内容包括自1914年以来即第一次全国护士会议以来的会务动态,各地护校和医院护理的经验交流。1916年在上海召开全国会议,讨论1915年会务决议执行情况,决定全国会员大会改为每两年召开一次。

1918年在福州女子大学礼堂召开第四届全国护士大会。决定由护士会自行筹划出版《护士季报》。

三、出版护理期刊和书籍

1918~1920这两年的时间,中华护士会积极筹备《护士季报》的编写、出版工作。在一无经费、二无经验、三无编辑人员的情况下,想出版一本刊物是非常困难的。终于在1920年1月一本护士期刊《中国护士四季报》创刊了。

《护土季报》是中国护士界第一本综合性刊物,报道各地医院的护理工作,护理教育情况,介绍各科护理技术等。从1920到1948年,每年一卷每卷四期,除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抗战期间外,共出版25卷,至1949停刊。

《护士季报》定期出版后,编译教材的工作成了最大的困难,钟茂芳女土翻译《护士手册》得到私人捐助才出版。广协书局因此成为护士会的版权书局,自1920年至1948年,广协书局出版了较多护理、医药方面的书籍,供全国医学校和护校教学之用,对提高我国护士学校的教学质量起到一定作用。

四、加入国际组织,加强护士会建设

1922年国际护士会在日内瓦召开,会议正式接纳中华护士会国为第十一名会员国。钟茂芳女士于1915年曾是该会的会员,并被选为荣誉副会长,以此为标志,中国护士在国际上取得了应有的荣誉和地位。中国加入国际护士会后,中华护士会的工作受到国际上的重视。

1930年南京政府邀请施锡恩协助办理全国护士和助产学校的注册、全国会考等工作,要求中国培养的护士和助产达到欧美国国家的水平。1932年中央护士学校成立、朱碧辉为校长。1934年南京政府成立医学教育委员会,下设医学、护理、助产、口腔、卫生等教育专门委员会,办理学校登记及会考事宜,并明确规定校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法规。委员会要求护士会通知全国护士学校向教育部注册,并将教学计划寄往各校。1937年中华护士会改称中华护上学会。

五、抗日战争时期护理事业的发展

1931年在傅连璋的主持下,开办了第一所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看护学校。1932年又成立了中央红色医务学校,为红军培养医护人员。抗战中延安中央医院的基础上,开展护理、助产、保育、公共卫生护理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并于1941年成立中华护士会延安分会。

抗日战争开始,由于前方急救和后方医疗、护理、预防等工作亟待开展,林可胜担负起组织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总队的职责。在他的带领下,很多医生、护士、助产士和各类卫生人员、都参加了红十字会,并积极投入各项工作。1938年湖南长沙开办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开展3个月一期的短期训练。男女兼收,教授防护、防病及简易治疗的常识与技术。

中国近代的护理事业,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艰难起步,在西方护士们的协助下,开始有了中国自己的护士,成立了护士学校,创建了护士组织,后来加入国际护士会,使中国护士的工作得到国际上承认。据统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中华护士学会注册的护士学校有183所,培养护士3万余人,全国13个省市建立了护士分会,共有会员1万余人。护理事业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当时中国近五亿人口医疗卫生的需要,护理工作仍亟待发展。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国医学通史》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国医学通史》书籍目录
  1. 护理学《中国医学通史》
  2. 护理心理学正在推动着护理制度的改革《医学心理学》
  3. 护理学《中国医学通史》
  4. 护理心理学正在推动着护理学的发展《医学心理学》
  5.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基础护理学》
  6. 护理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医学观念《医学心理学》
  7. 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内容与原则《基础护理学》
  8. 护理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医学心理学》
  9. 护理业务技术管理与制度管理《基础护理学》
  10. 护理心理学的意义《医学心理学》
  11. 护理诊断《基础护理学》
  12. 护理心理学的任务《医学心理学》
  13. 护理职业道德与护士行为规范《基础护理学》
  14. 护理心理学的对象《医学心理学》
  15. 护理制度管理《基础护理学》
  16. 护理记录单《病历书写规范》
  17. 护理质量管理《基础护理学》
  18. 护理记录单《病历书写规范》
  19. 护脐法《达生编》
  20. 护理计划单《病历书写规范》
  21. 护身禁法《千金翼方》
  22. 护理计划单《病历书写规范》
  23. 护士的心理品质《医学心理学》
  24. 护理计划《基础护理学》
  25. 护士素质《基础护理学》
  26. 护理估计《基础护理学》
  27. 护士心理品质的培养《医学心理学》
  28. 护理发展简史《基础护理学》
  29. 护胎《幼幼集成》
  30. 护理对象――人的一般特性与护理原则《基础护理学》
  31. 护胎法《丹台玉案》

《中国医学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