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藏医学
公元前三百年左右,西藏最早的统治涅赤赞普从玻密来到雅隆神山绛妥孜(今山南地区穷结县附近)他认为雅隆是个好地方,这里的雅拉香波山奇异壮观,于是来到赞塘阁希(在今山南附近)。那里的人表达他们要推涅赤赞普为王的意愿。在即将就座之时,涅赤赞普提出了六条疑问,其中有一条就是关于“毒物”。当时,从象雄来的贤者拉·戈玛由德回答藏王说:“有毒就有药”,(《五都遗教·太臣教诫》(藏文版),第135页民族出版社,1988),意思是可以用药来对治中毒症,由此也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药物方面的知识。
藏医学的形成据载:藏历木狗年出生的吐蕃王朝第二十八代赞普拉妥妥日年赞(254~374)在位时期,从天竺来了两位医生,名为戈齐碧齐和碧戈拉孜在西藏民间行医,传授医学知识,对本医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赞普把他请到永布拉岗王宫,并表达把他们留下来传授和从事医疗事业的愿望,两人欣然区允。赞普还把公主益吉悦怡嫁给碧章戈章,并生下儿子董格妥觉间。长大后,二位医生向他传授了《脉经》、《食经》、《药经》、《放血火灸经》和《医械工巧经》等,医术逐渐精通,并成为名医。后来两位天竺医生归国,董格妥觉间就担任了藏王拉妥妥日年赞及其子赤年松赞的保健太医。此后,董格妥觉间的儿子慧广子、慧无比子、慧明子、慧仓子、慧友子代代相传,五代业医,依次担任第29代~33代藏工赞普的保健太医。如30代藏王仲年德吾,因为受地魔所缠身,患有疠疾,他留下遗嘱:为免于后代再受此苦,他愿在活着时便住进穷结香达的坟墓,他的儿子叫贡巴札,患有眼疾(这是一种先天盲症,估计是一种先天性白内障),请来吐谷浑一专治眼病的名医来为他治疗,其属下遵此嘱,请来吐谷浑医生,用金针治愈了王子的眼疾。王子重见光明后,最先见到的是拉萨何达莫日山上的羊,所以后来他即位时名叫达日年思(意为看到达日山上的盘羊)。

- 藏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 藏衣法《幼幼新书》
- 藏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 藏象学说《中医词典》
- 藏用丸《儒门事亲》
- 藏象《内经知要》
- 藏俞《中医词典》
- 藏象《类经》
- 操腹九冲图说《达摩洗髓易筋经》
- 藏象《类经》
- 操守不一《中医词典》
- 藏象《中医词典》
- 操纵《中医名词词典》
- 藏胎衣吉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操纵元(operon)的基本组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藏胎衣法《幼科心法要诀》
- 操纵元的提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藏胎衣法《竹林女科证治》
- 操纵指法《中医词典》
- 藏胎衣法《医宗金鉴》
- 操纵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藏胎衣法《古今医统大全》
- 操作步骤《医用化学》
- 藏输《中医词典》
- 曹秉铉《中医词典》
- 藏气法时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 曹炳章《中医词典》
- 藏留防耗坏《冯氏锦囊秘录》
- 曹诚《中医词典》
- 藏留防耗坏《本草蒙筌》
- 曹大本《中医词典》
《中国医学通史》
- 中国医学通史
- 编撰
- 绪论
- 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
- 原始人类及其卫生活动
- 夏商西周时期医学
- 夏商西周时期卫生保健
- 商周医事制度
- 夏商西周时期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
- 夏商西周时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夏商西周时期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
- 夏商西周时期巫与医药的关系
- 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 春秋战国时期职业医生的出现和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萌芽
- 春秋战国时期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
- 春秋战国时期药物学的成就与方剂学萌芽
- 春秋战国时期临床各科成就
- 春秋战国时期初具体系的医学理论
-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医学
- 春秋战国时期医学著述
- 春秋战国时期医家传记
- 秦汉时期医学
- 秦汉时期医事制度
- 秦汉时期卫生保健、疾病预防与尸体保护
- 秦汉时期药物与方剂成就
- 秦汉时期临床各科成就
- 秦汉时期医史研究和文献整理
- 秦汉时期风俗习尚与医药文化
- 秦汉时期的早期的医药交流
- 秦汉时期军事医学
- 秦汉时期医学著述
- 秦汉时期医学家传记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医学(公元220-581年)
- 三国两晋南北朝军事制度、医学教育和卫生保健
- 三国两晋南北朝临床各科医疗经验的积累
-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
- 三国两晋南北朝药物学的丰富与发展
- 三国两晋南北朝服石与炼丹
- 三国两晋南北朝少数民族医学
- 三国两晋南北朝军事医学
- 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外医学交流
-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著作
-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家传记
- 隋唐五代医学(公元581-960年)
- 隋唐五代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
- 隋唐五代卫生保健和养生
- 隋唐五代病因症候学的总结
- 隋唐五代临床医学的发展
- 隋唐五代军事医学
- 隋唐五代药物学
- 隋唐五代中外医药交流
- 隋唐五代名医传记
- 隋唐五代少数民族医学
- 隋唐五代医学著作
- 两宋时期医学
- 两宋时期医政法令、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
- 两宋时期校正书局与医书大量刊行
- 两宋时期卫生保健与养生
- 两宋时期基础医学的进展
- 两宋时期药物学方剂的发展
- 两宋时期法医学
- 两宋时期临床各科成就
- 两宋时期中外医药交流
- 两宋时期医学著作
- 两宋时期军事医学
- 两宋时期医学家传记
-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
- 辽夏金元医事制度与医学教育
- 辽夏金元卫生保健
- 辽夏金元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 辽夏金元医学争鸣与学术流派
- 辽夏金元药物学和方剂学
- 辽夏金元军事医学
- 辽夏金元少数民族医学史
- 辽夏金元临床各科成就
- 辽夏金元中外医药交流
- 辽夏金元医学家传记
- 辽夏金元医学著作
- 明代医学
- 清代前中期医学(1644-1840)
- 清代前中期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
- 温病学说的发展和预防保健
- 清代前中期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
- 清代前中期基础医学理论的进步
- 清代前中期药物学与方剂学的进展
- 清代前中期医学入门书的空前发展与医学杂志的出现
- 清代前中期临证医学的成就
- 清代前中期少数民族医学
- 清代前中期军事医学
- 清代前中期中外医药交流
- 清代前中期医学著作
- 清代前中期医家传记
- 台湾医学
- 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西医篇
- 西医的传入和成长
- 近代基础医学各科的建立和发展
- 近代临床医学的发展
- 近代医学体系的建立
- 近代公共卫生与防疫
- 近代药学
- 制药工业的诞生与发展
- 医近代学教育
- 近代西医书刊的出版及医药学术团体
- 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中医篇
- 近代中药学、方剂学的新成就
- 近代中西医汇通之探索
- 近代中医药界的抗争与革新运动
- 近代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
- 近代中医教育
- 近代中医基础理论和医史文献研究
- 近代中医药书刊出版与药学术团体的建立
- 中国医学通史现代卷
- 现代卫生工作方针与事业管理
- 现代公共卫生
- 现代疾病防治
- 现代生物制品
- 现代爱国卫生运动
- 现代基本经验
- 现代国境卫生检疫
- 现代基础医学
- 现代医疗卫生与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
- 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
- 一、物理诊断学
- 二、实验诊断学
- 三、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
- 四、内科学
- 五、地方病学
- 六、外科学
- 七、妇产科学
- 八、儿科学
- 九、眼科学
- 十、耳鼻咽喉科学
- 十一、皮肤性病学
- 十二、口腔医学
- 十三、精神病学
- 十四、神经病学
- 十五、营养与饮食学
- 十六、放射医学
- 十七、护理学
- 十八、临床肿瘤学
- 十九、核医学
- 现代医学相关学科
- 现代特种医学
- 现代药学的发展
- 现代中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确立
- 现代中医临床科学的研究
- 中西医结合产生的社会背景
- 现代针灸与经络研究
- 现代中药学的发展
-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基础理论
- 台、港、澳医学发展
-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发展
- 民族医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