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法医学

《中国医学通史》书籍目录

(一)法医检验

明代规定,京城的检验由五城兵马司负责初检,京县知县负责复检。外地初检委给州县正官,复检由推官负责。

检验程序:未检之先,对尸亲、证佐、凶犯人等进行详细审问,令其实招,以何物伤何致命之处,立为一案。随即去停尸所,督令仵作如法检报,认定其致命之处。细验伤处的圆长斜正,青赤分寸,果否系某物所伤,合同一干人众质对明白,各情输服,然后成招。其中或有尸久发变青赤团色,须辨析清楚,不能听凭仵作混报殴伤。《大明律例》对检验失职作了明确规定。明代关于免检的规定,比宋代更为具体,“据杀伤而死者,亲属虽告,不听免检。”

检尸文件:沿用元代的检尸法式。

保辜:明代在唐律有关规定基础上,对保辜增加了保辜余限,在余限期内,伤者死亡,亦依杀人论。

明代检验制度建立起从告辜到告检的程序,是其一项成就。是由吕坤(提刑按察司按察使)首先在山西等处建立的,主要由两个格式构成,即人命告辜式和人命告检式。

两个格式的用法是:

? 被殴之日,解衣由内亲见证损伤性质,按人命告辜式格式写出告辜状,抬被殴人投递到官。

! 检官亲自检验,登记伤痕,限以保辜日期,则令凶犯寻医调治,案候在官。

: 身死之日,照人命告检式写出告检状。

’ 检官依照告辜状原供伤痕,依法检验,若被殴后未告事,除当时打死及在三日之内者准予检究外,其余死后告人命者,俱以假伤骗诈及自殴诬人论,不准。

(二)法医学书籍

明代法医学书籍,除重刊元刊本《洗冤集录》和《无冤录》外,还刊行了一些改编本和节要本。《洗冤捷录》2卷,不著撰人姓氏,附刊于《御制新颂大明律例注释招拟折狱指南》卷10~15的顶栏。该书内容以《洗冤集录》为主,揉合《无冤录》内容而成,《洗冤法录》不分卷,附刊于题为熊鸣岐辑《鼎镌钦颂辨疑律例昭代王章》一书第5卷正栏,内容以《洗冤集录》为主。辅以《无冤录》,《洗冤录》节要本不分卷,《洗冤集览》2卷,王圻编。亦为《洗冤集录》的改编本。

(三)确定死亡的新方法

我国早有以呼吸停止及脉搏停止确定死亡的方法。明代为防止囚犯脱逃,提出了确定死亡的新方法,由于“重犯买通狱卒、医生,诈称病故。掌印官相验不亲,委官亦恶凶秽,呈报真死,及尸出而脱逃”,为了确定是否真死,吕坤提出:“停息、定脉尤可凭,凡验囚尸,须要仵作仍须通鼻无嚏、勒指不红、两目下陷、通身如冰者,方准搭结报死”,其中通鼻无嚏、勒指不红、遍身如冰(尸冷显著),用这三项确定是否已真的死亡,较前就可靠得多。这一发现,成为明代法医学的重要成就之一。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国医学通史》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国医学通史》书籍目录
  1. 法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2. 法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3. 法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4. 法医科《中国医学通史》
  5. 法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6. 法医《中医名词词典》
  7. 法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8. 法医《中国医学通史》
  9. 法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10. 法象余品《医学启源》
  11. 法医学的证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2. 法时《中医词典》
  13. 法医学之进步《中国医学通史》
  14. 法律责任《传染病》
  15. 法阴阳《类经》
  16. 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释义
  17. 法制《中医词典》
  18. 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19. 法制半夏《外科传薪集》
  20. 法律责任《中药法规》
  21. 法制蛋《奇方类编》
  22. 法律监督《医院药学》
  23. 法制黑豆(《景岳全书》)《中医饮食营养学》
  24. 法罗海《滇南本草》
  25. 法制熟艾《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6. 法乐氏四联症歌诀《人体解剖学歌诀》
  27. 番瓜子《中药学》
  28. 法乐氏四联症《心脏病学》
  29. 番红花《本草纲目》
  30. 法乐氏四联症《放射诊断学》
  31. 番木鳖《本草纲目》

《中国医学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