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方剂学

《中国医学通史》书籍目录

同药物学类似,辽夏金元时期的方剂学也明显萎缩了。

宋时已设立御药院,《政和本草》中已引用“《御药院方》”,元代承袭宋制,亦设立御药院,掌握由各地进贡和外藩馈送珍奇药品,修造汤药。现存《彻药院方)系宋金元三朝御药院所制之成方配本,大多是搜集金元及宋的宫廷秘方,多为配制丸、散、膏、丹之类成药的医方,不少方剂为一般方书未见者,是名符其实的宫廷秘方。

《瑞竹堂经验方》为元代萨得弥实(一作沙图穆苏)撰。原书15卷,按疾病分为15门。

元代李仲南汇集古人医书,于至顺二年(1331)撰成《永类钤方》22卷,该书以医经为本,详列外感内伤诸病,尤重骨伤科,在体例上以脉、病、因、证、治为“五事’,钤而为图,贯穿彼此,互为发明,使人一目了然。

与李仲南不同,危亦林是医学世家,他积祖传五世分科习业的经验,撰成《世医得效方》19卷。在该书中毫无保留地公开了大量秘方,是难能可贵的。除搜集古方和整理家传方外,危亦林还注意博采民间验方,在该书中记载了很多劳动人民发明的简便易行的单验方。全书共载各种方剂3000余首,可说是现存元代方书中的巨著了。

元末出现了一部特殊的医方集《回回药方》。该书是一部中外医学交流的产物,是一部回回医学传人后在蒙古和元代百余年同汉族医学、蒙医学、维吾尔医学逐渐汇合而有明显的阿拉伯医学特点的医学著作,因元代大都(北京)和上都(多伦)设有两边回回药物院,或许《回回药方》为该机构的处方集,尚须新的史料证明。《回回药方》中大量阿拉伯药物,也有象牡丹皮巴豆当归细辛知母等中国特产药物,还有一些由阿拉伯经中南亚、欧洲、非洲传入,早已被中医习用的中药,如无花果石榴安息香乳香没药等,书中残存医方涉及内、外、妇、儿等科,还有制药技术的记载,其中对骨科的记载尤为突出。金元时期的方书还有金代赵大中编辑的《风科集验方》共28卷,载方632首,后经赵素增订,增至1900余方,成为风科最完备的著作。此外有释继洪的《岭南卫生方》和《澹寮集验秘方》,分别为论述山岚瘴气治法及生平历效方剂。还有艾元英《如宜方》、王东野《集验方》、元好问《集验方》、孙允贤《类证南北经验医方十戒》等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国医学通史》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国医学通史》书籍目录
  1. 方剂学《中国医学通史》
  2. 方剂撷英《虚损病类钩沉》
  3. 方剂学《中国医学通史》
  4. 方剂配伍《中医词典》
  5. 方剂学的成就《中国医学通史》
  6. 方剂配伍《中医名词词典》
  7. 方剂学的成就《中国医学通史》
  8. 方剂古今论《医学源流论》
  9. 方剂学的成就《中国医学通史》
  10. 方剂《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11. 方剂学的成就《中国医学通史》
  12. 方剂《喉科秘诀》
  13. 方解石《千金翼方》
  14. 方剂《中医词典》
  15. 方解石《本草经集注》
  16. 方技中医术为要《友渔斋医话》
  17. 方解石《新修本草》
  18. 方技《中医词典》
  19. 方解石《证类本草》
  20. 方广《中医词典》
  21. 方解石《名医别录》
  22. 方骨《中医词典》
  23. 方晋偕翁乃媳咳嗽成痨预决不治《程杏轩医案》
  24. 方谷《中医词典》
  25. 方炯《中医词典》
  26. 方古庵论《温热暑疫全书》
  27. 方诀无隐章《韩氏医通》
  28. 方古庵·附余暑论《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29. 方开《中医词典》
  30. 方法总论《伤科汇纂》
  31. 方考《医述》

《中国医学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