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事制度

《中国医学通史》书籍目录

(一)太医院

鸦片战争以前,清代医事制度多沿袭明朝旧制。顺治元年(1644)设太医院为独立的中央医事机构。为帝后及宫内人员诊视疾病、配制药物,也担负其他医药事务。最初设院使一人(正五品),左右院判各一人(正六品),掌太医院事。其下设御医10人、吏目30人、医士40人、医生20人、切造医生20人,分掌所属事务。以后历朝,院官员额各有增减,雍正八年(1730)添设食粮医员30人。乾隆二年(1737)题准食粮医员之设永为定例。自院使以下各官具为汉缺,乾隆五十八年(1793)特简满大臣一人,管理院务。

院官的升除。院使由左院判升补,左院判由右院判转补,右院判由御医升补。御医、吏目、医士等官,初由各省选举精通医理的人报太医院,由院考选补用。

(二)御药房

御药房是供应宫内所需药物的炮制及各型成药加工制备的机构,顺治十年(1653)设,属总管首领内监经理。康熙三十年(1691)裁总管首领内监,改派内管领一人,副内管二人兼管。

御前药房分东西二所,由太医院医官轮流为皇帝值班。西御药房由院使、院判、御医、吏目分班侍直,叫作“宫直”。东御药房由御医、吏目、医士分班侍直,叫作“六直”。

圆明园药房、西范寿药房,太医院亦如给事于内廷,都派医官侍直。皇帝巡幸,院官或奉旨特派,或按班轮委随驾侍直。

(三)药库

药库,也称生药库。由医士中选委二员管理药库,买办药材,二年一换,升授吏目。凡各省出产药材地方,每年照例解运药材,交纳药库由管库委官验收贮存。其药材均以生药交进,经管理药库医官验看,由御药房处于差役地位的“苏拉医生”或以民间召募的“民医生”切造、炮制备用。

清代对东北地区所产人参实行皇家专采专卖制度,作为最高统治者宫廷特供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和保障。因之,御药房的人参使用,控制较严,实行交请应用办法,无定额限制,用完时,开明耗费数量,并将需用数及职名奏呈,再行请用。

(四)社会抚恤组织

清初仿照明朝制,有施药例。顺治间曾在北京景山东门外建药房,令医官给满汉军民施药,康熙中期曾一度扩充,在五城地方设厂施药,至四十年(1701)停止。

清代统治者及地主、豪绅、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兴办有养济院、普安堂、育婴堂及粥厂等,让会抚恤组织,收养社会上的贫孤无靠者,以示恩泽民众。

养济院明代已有,英宗天顺间谕户部令顺天府在大兴、宛平二县各设养济院一所。清沿前代例,在京都及全国各地设置养济院,养赡鳏孤寡独,残疾无依靠的人,政府拨给银两和口粮,地方士绅有乐于资助者,任其捐献。乾隆间还把年逾六十或成笃疾者、不能食力的军流等犯人,拨入养济院,按名给孤贫粮。

京城及外省还有普济堂,收养无依靠的体弱多病老年人。乾隆初年定,大口日给米八合,小口减半。

我国自古以来把“慈幼”视为美德,宋淳佑间,创立慈幼局收养道路遗弃初生婴孩。清代则有育婴堂创立,收养抛弃或无力养育的婴儿。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国医学通史》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国医学通史》书籍目录
  1. 医事制度《中国医学通史》
  2. 医事制度《中国医学通史》
  3. 医书《古今医统大全》
  4. 医事制度《中国医学通史》
  5. 医书亦有经子史集论《温病条辨》
  6. 医事制度《中国医学通史》
  7. 医帅论五十八法《针灸神书》
  8. 医事《中医词典》
  9. 医说《寿世保元》
  10. 医史文献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11. 医谈录旧《景景医话》
  12. 医师《中医词典》
  13. 医巫的流变与趋向《中国医学通史》
  14. 医生在临床康复工程服务工作中的任务《康复医学》
  15. 医巫闾子医贯序《医贯》
  16. 医痊郎《中医词典》
  17. 医毋自欺论《时病论》
  18. 医门经论《医学真传》
  19. 医误、药害致损《虚损病类钩沉》
  20. 医门八法《医学心悟》
  21. 医效郎《中医词典》
  22. 医论《寿世保元》
  23. 医学《诊宗三昧》
  24. 医论《中医名词词典》
  25. 医学博士《中医词典》
  26. 医林改错脏腑记叙《医林改错》
  27. 医学常用统计图及绘制法《预防医学》
  28. 医林《中医词典》
  29. 医学大概的意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30. 医林《中医名词词典》
  31. 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中国医学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