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西医药期刊的创办和发行
医药期刊是传播医药科学知识、传递医药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对医药学科研、医疗、预防、医药教育和卫生行政管理都具有重要作用。
《海关医报》(Customs Medical Reports)是我国西医药期刊的篙矢。1871年,在上海由海关医务官贾米森(JamiesonRA.)主编,半年刊,刊载海关医务官及其他医师在中国所作的疾病调查报告和医学论文,1904年休刊,1911年改为小册子出版了1期而终刊。该刊是研究近代我国医学发展概况和流行病学的宝贵资料。
现在公认最早在我国由医学机构编辑出版的现代函义的西医药期刊是1880年创刊,由美国传教医师嘉约翰主编,广洲博济医院出版的《西医新报》,该刊历时两年仅出刊了8期即停止。1886年博济医院助理医师尹端模主编《医学报》在广州出版。这是国人自办最早的西医期刊,可惜仅出刊2期,国内未见藏本。英国不列颠图书馆藏有该刊第一期。1887年“中国医学传教会”又称博医会,在上海编辑出版MedicalMissionary Journal(《博医会报》),季刊、英文出版,1905年改为双月刊,1923年改为月刊。1907年5月改名为ChinaMedical Missionary Journal(《中国博医会报》)。1923年1月与《中华医学杂志》英文部分合并,《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单独出版,《中国博医会报》改名(Chinese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会英文杂志》(今名《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抗日战争期间在成都和华盛顿两地出版。该刊为医学学术期刊,至今仍在出版,已达百年以上。是我国最悠久的医刊,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对国际学术交流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早期创办的医药期刊还有1907年我国留日学生在日本创刊有中国医药学社编辑出版的《医药学》、中国国民卫生会编辑出版的《卫生世界》。1908年在上海创刊的《卫生白话报》、汪惕予编辑的《医学世界》;广州梁慎余编辑的《医学卫生报》。1910年创刊的有上海顾实秋主编的《上海医报》,中西医学研究会主编的《中西医学报》;广州粱培基、陈垣、潘达微创办的《光华医事卫生杂志》等。辛亥革命以前我国西医药期刊处于萌芽时期,除《博医会报》和《中西医学报》历时较久外,其他各刊仅出版数期即不能继续。
1912~1937年,民国建元至抗日战争爆发是我国西医药期刊发展成长时期。辛亥革命后,西医医院和西医学校日趋增多,西医药期刊也如雨后春笋勃然兴起。据不完全统计,1912~1937年25年间出版西医药期刊237种,仅1928~1937年这10年间出版即达169种之多,几乎是此前15年的2.5倍。出版地区由8处发展到25处,并由沿海向内陆扩展。同时刊物由综合性向专科和校刊方面发展。
出版历时20年以上者有《广济医报》(1914年)、《中华医学杂志》(1915年)、《中华护士季报》(1920年)、《民国医学杂志》(1923年)、《卫生月刊》(1920年)、《医药学》(1924年)、《麻风季刊》(1927年)、《医药评论》(1929年)等多种。其中《中华医学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的机关刊物、于1915年11月在上海创刊,由中华医学会主办,至1949年《中华医学杂志》共出刊35卷,对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刊至今仍在出版,是我国历史最久、影响深远,名闻中外的医刊。
此外,在50余种卫生类刊物中,政府部门创办的有15种,以广州卫生局于1923年主办的《卫生年刊》为最早,可惜仅出版1期。上海市创办的《卫生月刊》出版历时10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而被迫停刊。这时还相继创刊了牙科、护理、精神、麻风、眼科、药科、法医、产科、生理、妇科、性科学等10余类专科刊物。其历时较久、影响较大的有由中华护士会于1920年在汉口创办的《中华护士季报》,是我国最早的护理综合性刊物,此后几度更改刊名,至今仍在出版,对我国的护理工作贡献颇深远。值得提出的还有由中华麻风救济协会于1927年在上海创办的《麻风季刊》,这是我国研究麻风的最早刊物,其创刊早于现在继续刊行的国外主要的麻风专业杂志。该刊出版历时17年,为我国麻风病防治作出一定的贡献。
这一时期创刊的医学期刊237种,几乎都是国人自办,也是我国医药学进步的表征,但不少刊物因资金,或稿源,或质量不高等问题,步履维艰,出版不久即停刊。
1938~1949年战争期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这期间处于战争非常时期,医药书刊编辑出版困难重重,1938~1945年8年抗战期间国统区新创办的西医药期刊不足40种。这屈指可数的刊物中出版历时5年以上者仅有《战时医政》、《云南卫生》、《现代医学》、《西南医学杂志》、《军医通讯》等数种。沦陷区新创办的西医药刊寥寥可数,仅上海有15种、北平有2种。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1949年新创办的西医药期刊50余种,战后复刊的四、五种,这期间出版发行的医学期刊总计有百十来种,至1948年底仍在出版的现期期刊只剩30种左右。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一向重视卫生建设工作,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前敌委员会军医处就出版了《健康报》(1931年)。向苏区军民宣传卫生常识,进行卫生防病教育;抗日战争时期有八路军军医处出版的《国防卫生》(1940年)、山东医务社出版的《医务生活》(1941年)、二野卫生部出版的《医务文摘》(1944年)、晋绥军区卫生部出版的《卫生通讯》。解放战争时期有八路军总卫生部出版的《药学摘要》、新四军华中区卫生部出版的《华中医务杂志》(1946年)、华东解放军总部卫生部出版的《活叶医刊》(1947年)、华东军区卫生部材料处出版的《药学生活》(1947年)、胶东医疗文辑社出版的《医疗文辑》、华北军区卫生部出版的《卫生月刊》(1948年)、哈尔滨卫生月刊编委会出版的《卫生月刊》(1948年)、陕甘宁边区卫生署出版的《医药介绍》(1948)、长春大学医学会出版的《长春大学医学院杂志》(1948年)等等。这些刊物对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医药卫生工作的发展,保障军民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 主要西医药期刊的创办和发行《中国医学通史》
-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理疗学》
- 主要抑制排卵的避孕药《药理学》
-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理疗学》
- 主要影响血容量的抗高血压药《药理学》
-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理疗学》
- 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药理学》
-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理疗学》
- 主要阅读书目和期刊《组织学与胚胎学》
-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理疗学》
- 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理疗学》
- 主要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医院药学》
-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理疗学》
- 主应《中医词典》
-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理疗学》
- 主运《中医词典》
-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理疗学》
- 主运丁戊己庚辛五年同《灵素节注类编》
-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理疗学》
- 主运歌《医宗金鉴》
- 主要实验参数的选择(设置)《临床生物化学》
- 主运歌《运气要诀》
- 主要生物学特性《医学微生物学》
- 主运甲乙丙壬癸五年同《灵素节注类编》
- 主要品种和品系《实验动物科学》
- 主运推太角少角说《灵素节注类编》
- 主要品种和品系《实验动物科学》
- 主证《中医词典》
- 主要品种和品系《实验动物科学》
- 主证《幼幼集成》
《中国医学通史》
- 中国医学通史
- 编撰
- 绪论
- 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
- 原始人类及其卫生活动
- 夏商西周时期医学
- 夏商西周时期卫生保健
- 商周医事制度
- 夏商西周时期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
- 夏商西周时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夏商西周时期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
- 夏商西周时期巫与医药的关系
- 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 春秋战国时期职业医生的出现和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萌芽
- 春秋战国时期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
- 春秋战国时期药物学的成就与方剂学萌芽
- 春秋战国时期临床各科成就
- 春秋战国时期初具体系的医学理论
-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医学
- 春秋战国时期医学著述
- 春秋战国时期医家传记
- 秦汉时期医学
- 秦汉时期医事制度
- 秦汉时期卫生保健、疾病预防与尸体保护
- 秦汉时期药物与方剂成就
- 秦汉时期临床各科成就
- 秦汉时期医史研究和文献整理
- 秦汉时期风俗习尚与医药文化
- 秦汉时期的早期的医药交流
- 秦汉时期军事医学
- 秦汉时期医学著述
- 秦汉时期医学家传记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医学(公元220-581年)
- 三国两晋南北朝军事制度、医学教育和卫生保健
- 三国两晋南北朝临床各科医疗经验的积累
-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
- 三国两晋南北朝药物学的丰富与发展
- 三国两晋南北朝服石与炼丹
- 三国两晋南北朝少数民族医学
- 三国两晋南北朝军事医学
- 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外医学交流
-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著作
-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家传记
- 隋唐五代医学(公元581-960年)
- 隋唐五代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
- 隋唐五代卫生保健和养生
- 隋唐五代病因症候学的总结
- 隋唐五代临床医学的发展
- 隋唐五代军事医学
- 隋唐五代药物学
- 隋唐五代中外医药交流
- 隋唐五代名医传记
- 隋唐五代少数民族医学
- 隋唐五代医学著作
- 两宋时期医学
- 两宋时期医政法令、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
- 两宋时期校正书局与医书大量刊行
- 两宋时期卫生保健与养生
- 两宋时期基础医学的进展
- 两宋时期药物学方剂的发展
- 两宋时期法医学
- 两宋时期临床各科成就
- 两宋时期中外医药交流
- 两宋时期医学著作
- 两宋时期军事医学
- 两宋时期医学家传记
-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
- 辽夏金元医事制度与医学教育
- 辽夏金元卫生保健
- 辽夏金元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 辽夏金元医学争鸣与学术流派
- 辽夏金元药物学和方剂学
- 辽夏金元军事医学
- 辽夏金元少数民族医学史
- 辽夏金元临床各科成就
- 辽夏金元中外医药交流
- 辽夏金元医学家传记
- 辽夏金元医学著作
- 明代医学
- 清代前中期医学(1644-1840)
- 清代前中期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
- 温病学说的发展和预防保健
- 清代前中期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
- 清代前中期基础医学理论的进步
- 清代前中期药物学与方剂学的进展
- 清代前中期医学入门书的空前发展与医学杂志的出现
- 清代前中期临证医学的成就
- 清代前中期少数民族医学
- 清代前中期军事医学
- 清代前中期中外医药交流
- 清代前中期医学著作
- 清代前中期医家传记
- 台湾医学
- 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西医篇
- 西医的传入和成长
- 近代基础医学各科的建立和发展
- 近代临床医学的发展
- 近代医学体系的建立
- 近代公共卫生与防疫
- 近代药学
- 制药工业的诞生与发展
- 医近代学教育
- 近代西医书刊的出版及医药学术团体
- 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中医篇
- 近代中药学、方剂学的新成就
- 近代中西医汇通之探索
- 近代中医药界的抗争与革新运动
- 近代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
- 近代中医教育
- 近代中医基础理论和医史文献研究
- 近代中医药书刊出版与药学术团体的建立
- 中国医学通史现代卷
- 现代卫生工作方针与事业管理
- 现代公共卫生
- 现代疾病防治
- 现代生物制品
- 现代爱国卫生运动
- 现代基本经验
- 现代国境卫生检疫
- 现代基础医学
- 现代医疗卫生与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
- 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
- 一、物理诊断学
- 二、实验诊断学
- 三、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
- 四、内科学
- 五、地方病学
- 六、外科学
- 七、妇产科学
- 八、儿科学
- 九、眼科学
- 十、耳鼻咽喉科学
- 十一、皮肤性病学
- 十二、口腔医学
- 十三、精神病学
- 十四、神经病学
- 十五、营养与饮食学
- 十六、放射医学
- 十七、护理学
- 十八、临床肿瘤学
- 十九、核医学
- 现代医学相关学科
- 现代特种医学
- 现代药学的发展
- 现代中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确立
- 现代中医临床科学的研究
- 中西医结合产生的社会背景
- 现代针灸与经络研究
- 现代中药学的发展
-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基础理论
- 台、港、澳医学发展
-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发展
- 民族医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