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法医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47年中,法医学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66年),迎来了我国法医学事业的第一次发展。1950年,卫生部发布了《解剖尸体规则》准许法医尸体剖验。卫生部成立医学教材编审委员会,设有法医学组。1951年卫生部委托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由林几、陈康颐教授主持开办第一届法医师资进修班,为各高等医学院校开设法医必修课培养第一批师资。1950年卫生部召开教学大纲审定会议,陈康颐、陈东启教授及汪继祖副教授等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法医学必修课教学大纲。同年,中国医科大学在陈东启教授领导下,着手翻译苏联波沈夫著《法医学》,于1956年出版,由卫生部指定做为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1955年卫生部又指定中国医科大学,由陈东启教授主持开办第二届法医师资进修班;同时委托军事医学科学院孔禄卿和陈康颐教授培养我国第一批法医学研究生。1956年,军事医学科院法医学等调整到第二军医大学后,在培养研究生同时,开办了法医师资培训工作。
第二阶段(1977~1990年)1979年7月,《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颁布为我国法医学的第二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同年9月,卫生部重新发布试行《解剖尸体规则》。1980年5月,公安部发布《刑事案鉴定规则》,规定了尸体和物证检验的程序,鉴定的要求以及出庭作证等内容。
为了适应培训法医人才及实际检案的需要,1980年3月西安学院为公安系统首先举办法医进修班。中国医科大学、中山医学院、四川医学院、西安医学院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
1980年3月14日,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地方性学会组织——沈阳法医学会,并出版了刊物《法医通讯》。
为了适应培训法医人才及法医学工作的需要,由郭景元教授主编,贾静涛、祝永镇、胡炳蔚、吴永骏、黄光明等著名教授编写了《实用法医学》(1980年),1982年他们再度合作,编写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法医学》分卷;郑钟璇、李体祥、李谦宜等主编了高等学校法学系列教材《法医学》(1982年)。
1983年10月26日,教育部联合公安部、司法部、卫生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太原召开了“全国高等法医专业教育座谈会”。会后,四部两院签了这次座谈会的纪要:“关于加强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的初步意见”。指出我国高等法医专业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法医学科建设,改善办学物质条件,编写专业教材和增加法医必修课等重要措施。接着教育部向各医学院校发出增设法医学必修课的决定,并于1984年3月确定成立“全国法医学专业教学教材工作协作组”,做为教育部领导下的全国性教学组织,其下设有法医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同年7月,卫生部与教育部决定在卫生部所属的各所院校设立法医学专业,建立法医学等。
1985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西安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法医系宣告成立。1986年华西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也相继成立法医学系,上海医科大学成立法医学系筹备组,每年招收法医专业学生。华西、西安、同济、中山相继建法医教学大楼。
1985年4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将“全国法医学专业教学教材工作协作组”更名为“全国法医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李福海任主任。并于同年11月在洛阳召开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确定在三年内编写出版8种法医学专业教材:法医学概论、法医病理学、临床法医学、法医毒物分析、法医毒理学和刑事科学技术已经出版(第一版),其中法医物理学、法医精神病学至今未出版(1996)。
1985年10月27日中国法医学会在洛阳召开了成立大会,同时召开第二届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由李伯龄担任第一任理事长。
1985年7月,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的《法医学》杂志,由郑钟璇任主编。该所同时出版有《国外法医学》杂志,介绍国外法医学动态。
1986年9月中国法医学会主办《中国法医学》杂志创刊,由吴永骏担任主编。
1986年8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山医科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为首批法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祝永镇、贾静涛教授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1987年5月,在反复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国家教委确定法医学属于医学中的第六门类,其中设两个专业:法医学专业和法医物证专业,至今法医物证专业仍没有招生。
1985年1月19日~2月12日由国家教委组织有关专家教授对美国的法医学教育与检案制度进行了实地考察,开创了法医学界对外交流的先河。
1987~1990年在第二发展时期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法医学的研究工作蓬勃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法医鉴定手段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1990年~现在)经过两次大的发展,公、检、法的法医队伍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全国法医学专业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
1994年9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卫生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全国公安机关法医教育培训的意见》,9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政治部公政治[1994]165号《公安机关法医教育培训座谈会纪要》,会议回顾近十年来法医专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对法医队伍建设和法医教育培训问题进一步取得了共识,会议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法医教育培训和法医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1995年10月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确定了法医学专业课程重新设置和更名,法医学概论、法医病理学、法医生物学、法医学毒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毒物分析、法医人类学、法学、刑事侦察技术和法医精神病学10门课程。任命了第二届法医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和主任。
1996年2月国家教委、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批准,西安医科大学开设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医学专业本科段,公安部政治部、最高人民法院教育厅、最高人民检察院技术局分别向全国公检法系统通知招生,首批150名在职法医入学2年,13个课程合格,颁发本科文凭和给予医学学士学位。

- 法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 法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 法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 法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 法医学的证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法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 法医学之进步《中国医学通史》
- 法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 法阴阳《类经》
- 法医科《中国医学通史》
- 法制《中医词典》
- 法医《中医名词词典》
- 法制半夏《外科传薪集》
- 法医《中国医学通史》
- 法制蛋《奇方类编》
- 法象余品《医学启源》
- 法制黑豆(《景岳全书》)《中医饮食营养学》
- 法时《中医词典》
- 法制熟艾《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法律责任《传染病》
- 番瓜子《中药学》
- 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释义
- 番红花《本草纲目》
- 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 番木鳖《本草纲目》
- 法律责任《中药法规》
- 番木鳖《得配本草》
- 法律监督《医院药学》
- 番木鳖《外科全生集》
- 法罗海《滇南本草》
- 番沙《中医词典》
《中国医学通史》
- 中国医学通史
- 编撰
- 绪论
- 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
- 原始人类及其卫生活动
- 夏商西周时期医学
- 夏商西周时期卫生保健
- 商周医事制度
- 夏商西周时期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
- 夏商西周时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夏商西周时期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
- 夏商西周时期巫与医药的关系
- 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 春秋战国时期职业医生的出现和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萌芽
- 春秋战国时期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
- 春秋战国时期药物学的成就与方剂学萌芽
- 春秋战国时期临床各科成就
- 春秋战国时期初具体系的医学理论
-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医学
- 春秋战国时期医学著述
- 春秋战国时期医家传记
- 秦汉时期医学
- 秦汉时期医事制度
- 秦汉时期卫生保健、疾病预防与尸体保护
- 秦汉时期药物与方剂成就
- 秦汉时期临床各科成就
- 秦汉时期医史研究和文献整理
- 秦汉时期风俗习尚与医药文化
- 秦汉时期的早期的医药交流
- 秦汉时期军事医学
- 秦汉时期医学著述
- 秦汉时期医学家传记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医学(公元220-581年)
- 三国两晋南北朝军事制度、医学教育和卫生保健
- 三国两晋南北朝临床各科医疗经验的积累
-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
- 三国两晋南北朝药物学的丰富与发展
- 三国两晋南北朝服石与炼丹
- 三国两晋南北朝少数民族医学
- 三国两晋南北朝军事医学
- 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外医学交流
-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著作
-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家传记
- 隋唐五代医学(公元581-960年)
- 隋唐五代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
- 隋唐五代卫生保健和养生
- 隋唐五代病因症候学的总结
- 隋唐五代临床医学的发展
- 隋唐五代军事医学
- 隋唐五代药物学
- 隋唐五代中外医药交流
- 隋唐五代名医传记
- 隋唐五代少数民族医学
- 隋唐五代医学著作
- 两宋时期医学
- 两宋时期医政法令、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
- 两宋时期校正书局与医书大量刊行
- 两宋时期卫生保健与养生
- 两宋时期基础医学的进展
- 两宋时期药物学方剂的发展
- 两宋时期法医学
- 两宋时期临床各科成就
- 两宋时期中外医药交流
- 两宋时期医学著作
- 两宋时期军事医学
- 两宋时期医学家传记
-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
- 辽夏金元医事制度与医学教育
- 辽夏金元卫生保健
- 辽夏金元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 辽夏金元医学争鸣与学术流派
- 辽夏金元药物学和方剂学
- 辽夏金元军事医学
- 辽夏金元少数民族医学史
- 辽夏金元临床各科成就
- 辽夏金元中外医药交流
- 辽夏金元医学家传记
- 辽夏金元医学著作
- 明代医学
- 清代前中期医学(1644-1840)
- 清代前中期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
- 温病学说的发展和预防保健
- 清代前中期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
- 清代前中期基础医学理论的进步
- 清代前中期药物学与方剂学的进展
- 清代前中期医学入门书的空前发展与医学杂志的出现
- 清代前中期临证医学的成就
- 清代前中期少数民族医学
- 清代前中期军事医学
- 清代前中期中外医药交流
- 清代前中期医学著作
- 清代前中期医家传记
- 台湾医学
- 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西医篇
- 西医的传入和成长
- 近代基础医学各科的建立和发展
- 近代临床医学的发展
- 近代医学体系的建立
- 近代公共卫生与防疫
- 近代药学
- 制药工业的诞生与发展
- 医近代学教育
- 近代西医书刊的出版及医药学术团体
- 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中医篇
- 近代中药学、方剂学的新成就
- 近代中西医汇通之探索
- 近代中医药界的抗争与革新运动
- 近代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
- 近代中医教育
- 近代中医基础理论和医史文献研究
- 近代中医药书刊出版与药学术团体的建立
- 中国医学通史现代卷
- 现代卫生工作方针与事业管理
- 现代公共卫生
- 现代疾病防治
- 现代生物制品
- 现代爱国卫生运动
- 现代基本经验
- 现代国境卫生检疫
- 现代基础医学
- 现代医疗卫生与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
- 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
- 一、物理诊断学
- 二、实验诊断学
- 三、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
- 四、内科学
- 五、地方病学
- 六、外科学
- 七、妇产科学
- 八、儿科学
- 九、眼科学
- 十、耳鼻咽喉科学
- 十一、皮肤性病学
- 十二、口腔医学
- 十三、精神病学
- 十四、神经病学
- 十五、营养与饮食学
- 十六、放射医学
- 十七、护理学
- 十八、临床肿瘤学
- 十九、核医学
- 现代医学相关学科
- 现代特种医学
- 现代药学的发展
- 现代中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确立
- 现代中医临床科学的研究
- 中西医结合产生的社会背景
- 现代针灸与经络研究
- 现代中药学的发展
-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基础理论
- 台、港、澳医学发展
-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发展
- 民族医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