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脏象经络研究

《中国医学通史》书籍目录

脏象,即“藏于内,象于外”之意,脏象学说也即中医的生理学说。中医学的特点是治疗学较病理学完善,病理学又较生理学完善,因此,生理学说虽有其自身内容,而大量的是从病理学说(证候学说)甚至治疗学说逆推的部分,可参见证候学说、治则研究章节。但要注意此二者的研究内容往往名同实异。广义而言,中医生理学研究还包括解剖学,心理学,体质学等的研究。经络是中医生理学的另一重要方面。从学科结构而言,生理学是中医学的前沿。

(一)脏象学说研究

脏象学说研究总论:

李聪普1955年在《新中医药杂志》上有系列的“中医生理学研究”。七十年代季钟朴形成现代中医生理学的学科框架,认为中医生理学的指导思想有四个方面:即阴平阳秘——对立统一观;五行生克乘侮——联系整体观;天人相应——机体与环境统一观;司外揣内——宏观生理学的方法论。系统地论述了中医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现代医学的应激学说在中医生理和病理研究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八十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坎农1928年提出的稳态学说被引用于说明中医的阴阳稳态学说,而有阴阳稳态、自稳态、自组织稳态等多种学说提出。1991年季钟朴主编出版《现代中医生理学基础》一书,分总论,中医“气血”理论的生理学基础,中医“心脉”理论的生理学基础,中医“脾胃”、“肝胆”理论的生理学基础,中医“肾”的生理学基础,中医整体论的生理学基础六篇论述。山东中医学院张颖清提出生物全息胚学说。

脏象学说的解剖意义研究

我国古代的人体生理解剖学至奴隶制社会的末期和封建社会的初期就处于滞缓状态。聂青保提出中国在公元前就在解剖上与西方不同,且一直未形成严格科学意义上的人体解剖学。侯宝璋《中国解剖史》认为:“以整个解剖言之,实极幼稚。”因而中医脏象学说中有关解剖部分出于揣摩者居多,甚至有中医脏器是“功能性脏器”之说。较早对中医解剖学及生理学进行现代意义的探讨的是刘广州,在1955年《中医杂志》上有“祖国医学对解剖及生理学的认识”系列文章。黄胜白1955年也在《中医杂志》发表“二千年前中国的人体解剖学”。后,对古籍中中医脏器仅有的解剖学记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多有比较,有用于探讨古代解剖的科学性,更用于探讨二者的真实联系与区别。如对脾与胰腺关系的研究。1977年广州中医学院王建华从脾虚证候实质研究结果认为脾脏与消化、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等有关。北京中医研究所危北海1980年分析80例中医肝病,其中急慢性肝炎12例,说明中西医学对肝脏解剖位置、生理功能有一些共同认识等。黄铎香1982年前后在《泰山医学院学报》发表系列文章,论述中医五脏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中医脏腑的解剖定位讨论从时间来看以六十年代为主,尤以三焦的争论更突出,如“三焦有形和无形问题”,“关于三焦之我见”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国医学通史》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国医学通史》书籍目录
  1. 脏象经络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2. 脏象解《素灵微蕴》
  3. 脏象理论是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4. 脏象别论《景岳全书》
  5. 脏象篇《古今医统大全》
  6. 脏象《顾松园医镜》
  7. 脏象上《医经原旨》
  8. 脏象《中国医籍考》
  9. 脏象下《医经原旨》
  10. 脏象《中医基础理论》
  11. 脏象学说《中国医学通史》
  12. 脏象《中医名词词典》
  13. 脏象应天地《医述》
  14. 脏头风门主论《疡医大全》
  15. 脏胸膜《人体解剖学》
  16. 脏头风门主方《疡医大全》
  17. 脏痈痔《中医词典》
  18. 脏腧《中医词典》
  19. 脏俞《中医词典》
  20. 脏神所嗜《医述》
  21. 脏俞五十穴《中医词典》
  22. 脏色单见说一《研经言》
  23. 脏与腑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
  24. 脏色单见说二《研经言》
  25.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
  26. 脏器移植《外科学总论》
  27. 脏燥《医述》
  28.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中医儿科学》
  29. 脏燥悲伤(杂病)《金匮悬解》
  30. 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说《脾胃论》
  31. 脏燥证治《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