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金元医学争鸣创新的评价

《中国医学通史》书籍目录

金元时期诸医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临床上,其突出的创新成就,对明、清乃至今日中医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一)金元医学争鸣兴盛的原因:

“金元医学”在短短一百多年间,从诞生、成长到发展,始终贯穿着“开拓”、“创新”、“争鸣”这样一种新的医学风尚,使以刘完素、张元素、张子和、李杲、朱震亨等为代表的金元医家,都能形成理论上各有建树,实践中互有补充的发展特色,究其原因有下面几个方面。

1、特定的社会环境所决定。这里有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变迁、动荡的社会环境或统治者多未以正统思想干涉,故利于创新,如刘完素所处的时代,外界不安定因素时刻威胁着金朝生存。金世宗为图富强,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化政策,以推贤荐能,鼓励创新,形成较活跃的学术气氛。受此影响,刘完素敢于突破前人认识规范,开拓“思路”,独树一帜地创立和倡导“火热论”。二是某些多发疾病,对医家有所启发。李杲生活的年代,正值金元交战,他屡经战乱,目睹1232年京师被困,脾胃内伤病多发,死人无数的惨状,深感妄辨内伤为外感之害,进而创立了“脾胃内伤”理论,三是能够因时、因地、因人而宜,提出相应理论。

意识形态及学术领域某种理论研究风气的影响。宋代盛行的运气学说流传到金朝,引起了特殊的反应。金朝医家敢于提出运气古今有异,故疾病发生种类、性质也有不同等观点,摆脱了旧有常规来思考问题,他们充分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有关方法对中医基本理论中六气、病机、治疗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为研究领域引入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和富有新意的认识。正是由于意识形态领域学术思想中活跃的创造精神,赋予金元医家一种全新的认识角度和思维方法,使之能够突破常规,在医学理论发展无法解决实际应用的矛盾时,创立了适应社会需要的新的辨证施治理论,带来金元医学的繁荣。

金元医家善于继承、敢于创新的结果,自刘完素进行开拓性研究以后,后来很多医家与前代名医多有师承或私淑关系,但纵观各家医论,继承之中又极少局限于前人的认识,如张子和承袭河间注重寒凉攻邪的理论,但于汗、吐、下三法的应用及邪正关系有新的发挥;李杲、王好古遵循易水老人扶护元气、讲究药性的思想,又各自在脾胃病和阴证辨治等方面有突出创见,宋丹溪更是博采众家,另辟新径,在“火”与“阴阳”理论上对前人认识作了新的补充。这种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创见的学风,成为整个金元时期医学领域十分突出的风尚,这实际就是金元医学出现不断创新、争鸣激烈的繁荣景象的重要原因。

2、医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晋唐以来,方剂积累明显增加,但药物和方剂理论却发展不足,杂病及外感病诊治比较僵化,辨证与用药之间还缺乏有机的联系,加之《局方》盛行以来,喜温好补,临证处方十分机械,使得前朝医学发展只有量的增加,很少有质的突破。到金元,由于各类疾病多发,而旧有理论指导下的临证方法,难以适应社会实际需要。在这种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金元诸医家本着“改证世俗谬说”之旨,突破前人认识范围,创立了一个又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医学理论学说,使之在生理、病理、辨证、用药、及具体外感、内伤病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二)金元医学创新成就的影响和评价:

金元医学的创新,犹如一股清鲜空气,随着时代发展,吹进了明清两代,对明、清医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明代医学家薛己、赵献可、张景岳等,继承易水学派温补之余绪,又受丹溪“阳有余、阴不足”等理论的启发,创立了双补阴阳的温补学说,清代医学家叶天士、吴塘、王孟英等。受河间外感火热病治疗思想的影响,同时吸收易水学派护养脾胃的基本观点,发展成为辛凉解表、甘毒护阴的温病学说。此外,易水学派创立的药物学理论,在明代《本草发挥》、《本草纲目》等著作中得到较完整的继承,并成为现代中医药物学理论的重要内容。金元医家创制的大量新方,被后世重要方书收录,如《普济方》、《医方集解》、《成方切用》等,流传至今,仍然是临床医生常用的治疗方剂。至于其众多的治疗方法,如甘温除热法、滋阴降火法、行气祛痰解郁法等,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

金元医学的成就不仅影响了中国医学的发展,而且在明代东传日本、朝鲜。16世纪日僧月湖久住杭州学医,弟子田代三喜留华12年,专攻李杲、丹溪之学,回国后成立了“丹溪学社”,奉丹溪翁为医中之圣,后传其学至弟子曲直濑道三,发扬光大,流传至今。朝鲜医家金礼蒙《医方类聚》、许浚《东医宝鉴》,也大量收录了东垣等医家的医论和方剂。

如何正确看待金元医家各自的特长,历代有种种见解。明代王纶在《明医杂著》中作了较客观地归纳:“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但是历代医家反复告诫,不应拘泥,如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指出“师守真而过,则偏于苦寒,师东垣而过,则偏于升补,师丹溪而过,则偏于清降”,只有综合诸家之长,全面、客观地看待金元医家的创新成就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才能从中获取有助于中医现代化的实质性内容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国医学通史》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国医学通史》书籍目录
  1. 金元医学争鸣创新的评价《中国医学通史》
  2. 金元岩令眷产后痢《孙文垣医案》
  3. 金曰从革之纪《脉诀汇辨》
  4. 金元岩赤白痢《孙文垣医案》
  5. 金曰坚成之纪《脉诀汇辨》
  6. 金元四大家《中医词典》
  7. 金曰审平之纪《脉诀汇辨》
  8. 金元四大家《中医名词词典》
  9. 金运《中医词典》
  10. 金郁之发《松峰说疫》
  11. 金运临酉《中医词典》
  12. 金郁泄之《中医词典》
  13. 金枣《玉楸药解》
  14. 金郁泄之《中医名词词典》
  15. 金针《中医词典》
  16. 金郁《中医词典》
  17. 金针白茅饮《保健药膳》
  18. 金玉连环《毓麟验方》
  19. 金针辨义《古今医统大全》
  20. 金鱼《药性切用》
  21. 金针辨义《审视瑶函》
  22. 金鱼《本草撮要》
  23. 金针菜《滇南本草》
  24. 金鱼《本草分经》
  25. 金针菜(《滇南本草》)《中医饮食营养学》
  26. 金鱼《本草从新》
  27. 金针赋(杨氏注解)《针灸大成》
  28. 金鱼《饮食须知》
  29. 金针赋序《针灸大全》
  30. 金鱼《本草纲目》
  31. 金针赋针法《中医刺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