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的成就
由于近代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新的经验不断丰富,治疗方法渐趋多样化,作为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的方剂学也随之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方剂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大型方书的继续整理和编纂单方、验方、秘方的汇编整理工作更为突出。不少医家在努力探索中医学发展的同时,吸收了一些近代西医药学的知识,编写出一些汇集中西医的验方著作,从方剂学方面为中西医的汇通做了初步尝试。
这一时期方剂学研究的特点是由博返约,向理论研究深化。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如下:
费伯雄《医方论》
费伯雄著于1865年,费氏针对《医方集解》所载方药详加评论,从中反映出费氏在方剂学理论研究方面的见解和成就。作者强调辨证论治,反对滥用方药。他的评述对后世深入学习方剂理论,正确掌握制方之法及临床用途,具有较高价值。
蒋方芳《时方论》
该方不仅是一部简明实用的教本,也是当时较好的方论著作《时方论》以阐述主理的主要内容,所列87方(例案),方论紧密结合,论述简明透彻。
近百年来,不少医家长期致力于整理编纂古今方书,取得较突出的成就,较早的有文晟辑《医方十种汇编》。
在此之后,出现了多种大部头的总结性方书,如曹绳彦《古今名医万方类编》、吴克潜《古今医方集成》、察随仙《中国医药汇海·方剂部》等等,并有一些沟通中西医的著作。
这一时期,单方、秘方、验方的收集取得较突出的成就,据不完全统计,先后编纂刊印的各种方书约达300种,其中有一些流传较广和有特色的著作。
鲍相璈《验方新编》
于1846年仲春汇编成。全书约92门(部),各病症下附有单方、验方,共收3240余万。以价廉,易得,有效为原则,力求方药稳妥。
王士雄《四科简效方》
王士雄一向重视收集单方、验方,18454年辑《四科简效方》便于穷乡僻壤,无医少药之地查用;此外尚有龚自家等《医方易简新编》;黄伯垂《经验良方大全》;杨馥焦、潘之伟《经验秘方》李克蕙《验方辑要》等。
此期还有不少汇通方书,如丁福保《中西医方会通》,陈继武《中西验方新编》以及唐川《六经方证中西通解》等。

- 方剂学的成就《中国医学通史》
- 方剂学的成就《中国医学通史》
- 方解石《千金翼方》
- 方剂学的成就《中国医学通史》
- 方解石《本草经集注》
- 方剂学的成就《中国医学通史》
- 方解石《新修本草》
- 方剂学《中国医学通史》
- 方解石《证类本草》
- 方剂学《中国医学通史》
- 方解石《名医别录》
- 方剂撷英《虚损病类钩沉》
- 方晋偕翁乃媳咳嗽成痨预决不治《程杏轩医案》
- 方剂配伍《中医词典》
- 方炯《中医词典》
- 方剂配伍《中医名词词典》
- 方诀无隐章《韩氏医通》
- 方剂古今论《医学源流论》
- 方开《中医词典》
- 方剂《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 方考《医述》
- 方剂《喉科秘诀》
- 方耒青制军便泻溲数《程杏轩医案》
- 方剂《中医词典》
- 方类《胎产指南》
- 方技中医术为要《友渔斋医话》
- 方理丰翁中寒脱阳殆证救苏《程杏轩医案》
- 方技《中医词典》
- 方论《医述》
- 方广《中医词典》
- 方论《温热经纬》
《中国医学通史》
- 中国医学通史
- 编撰
- 绪论
- 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
- 原始人类及其卫生活动
- 夏商西周时期医学
- 夏商西周时期卫生保健
- 商周医事制度
- 夏商西周时期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
- 夏商西周时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夏商西周时期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
- 夏商西周时期巫与医药的关系
- 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 春秋战国时期职业医生的出现和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萌芽
- 春秋战国时期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
- 春秋战国时期药物学的成就与方剂学萌芽
- 春秋战国时期临床各科成就
- 春秋战国时期初具体系的医学理论
-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医学
- 春秋战国时期医学著述
- 春秋战国时期医家传记
- 秦汉时期医学
- 秦汉时期医事制度
- 秦汉时期卫生保健、疾病预防与尸体保护
- 秦汉时期药物与方剂成就
- 秦汉时期临床各科成就
- 秦汉时期医史研究和文献整理
- 秦汉时期风俗习尚与医药文化
- 秦汉时期的早期的医药交流
- 秦汉时期军事医学
- 秦汉时期医学著述
- 秦汉时期医学家传记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医学(公元220-581年)
- 三国两晋南北朝军事制度、医学教育和卫生保健
- 三国两晋南北朝临床各科医疗经验的积累
-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
- 三国两晋南北朝药物学的丰富与发展
- 三国两晋南北朝服石与炼丹
- 三国两晋南北朝少数民族医学
- 三国两晋南北朝军事医学
- 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外医学交流
-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著作
-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家传记
- 隋唐五代医学(公元581-960年)
- 隋唐五代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
- 隋唐五代卫生保健和养生
- 隋唐五代病因症候学的总结
- 隋唐五代临床医学的发展
- 隋唐五代军事医学
- 隋唐五代药物学
- 隋唐五代中外医药交流
- 隋唐五代名医传记
- 隋唐五代少数民族医学
- 隋唐五代医学著作
- 两宋时期医学
- 两宋时期医政法令、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
- 两宋时期校正书局与医书大量刊行
- 两宋时期卫生保健与养生
- 两宋时期基础医学的进展
- 两宋时期药物学方剂的发展
- 两宋时期法医学
- 两宋时期临床各科成就
- 两宋时期中外医药交流
- 两宋时期医学著作
- 两宋时期军事医学
- 两宋时期医学家传记
-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
- 辽夏金元医事制度与医学教育
- 辽夏金元卫生保健
- 辽夏金元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 辽夏金元医学争鸣与学术流派
- 辽夏金元药物学和方剂学
- 辽夏金元军事医学
- 辽夏金元少数民族医学史
- 辽夏金元临床各科成就
- 辽夏金元中外医药交流
- 辽夏金元医学家传记
- 辽夏金元医学著作
- 明代医学
- 清代前中期医学(1644-1840)
- 清代前中期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
- 温病学说的发展和预防保健
- 清代前中期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
- 清代前中期基础医学理论的进步
- 清代前中期药物学与方剂学的进展
- 清代前中期医学入门书的空前发展与医学杂志的出现
- 清代前中期临证医学的成就
- 清代前中期少数民族医学
- 清代前中期军事医学
- 清代前中期中外医药交流
- 清代前中期医学著作
- 清代前中期医家传记
- 台湾医学
- 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西医篇
- 西医的传入和成长
- 近代基础医学各科的建立和发展
- 近代临床医学的发展
- 近代医学体系的建立
- 近代公共卫生与防疫
- 近代药学
- 制药工业的诞生与发展
- 医近代学教育
- 近代西医书刊的出版及医药学术团体
- 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中医篇
- 近代中药学、方剂学的新成就
- 近代中西医汇通之探索
- 近代中医药界的抗争与革新运动
- 近代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
- 近代中医教育
- 近代中医基础理论和医史文献研究
- 近代中医药书刊出版与药学术团体的建立
- 中国医学通史现代卷
- 现代卫生工作方针与事业管理
- 现代公共卫生
- 现代疾病防治
- 现代生物制品
- 现代爱国卫生运动
- 现代基本经验
- 现代国境卫生检疫
- 现代基础医学
- 现代医疗卫生与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
- 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
- 一、物理诊断学
- 二、实验诊断学
- 三、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
- 四、内科学
- 五、地方病学
- 六、外科学
- 七、妇产科学
- 八、儿科学
- 九、眼科学
- 十、耳鼻咽喉科学
- 十一、皮肤性病学
- 十二、口腔医学
- 十三、精神病学
- 十四、神经病学
- 十五、营养与饮食学
- 十六、放射医学
- 十七、护理学
- 十八、临床肿瘤学
- 十九、核医学
- 现代医学相关学科
- 现代特种医学
- 现代药学的发展
- 现代中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确立
- 现代中医临床科学的研究
- 中西医结合产生的社会背景
- 现代针灸与经络研究
- 现代中药学的发展
-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基础理论
- 台、港、澳医学发展
-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发展
- 民族医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