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护理学
1950年夏,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有全国各地护士参加,大会对护理专业发展作了统一规划,将护理专业定为中专,护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3年。
1957年12月9~15日,北京召开了中华护士学会理事会,到会代表137人,讨论并肯定了举办正规高等护理教育的必要性,指出这是巩固护理事业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1966~1979年,十年动乱期间,护理教育倍受摧残,校址被占用,教师被解散。
1979年7月为加强整顿护理教育发出《关于加强护理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告。
1980年8月,为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卫生部发出关于试行《中等卫生学校三年制医士、护士、药剂专业学生基本技能训练项目(草案)》。其中护士专业学生基本训练项目包括基础护理、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针灸、推拿等211项技术操作。
1980年6月2日,受中央卫生部和总后卫生部的委托,在中华护理学会和江苏省分会帮助下,南京军区后勤卫生部与江苏省卫生厅共同举办了南京医学院高级护理进修班,这是1949年后举办的第一次高级护理进修班。
1984年1月12~15日在天津,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召开了高等护理专业教育座谈会,教育部黄辛白副部长,卫生部郭子恒副部长及两部负责高级教育的同志及天津医学院、上海第一、第二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医学院等单位的院长、副院长、教务长和护理系主任以及有关的护理专家参加了座谈会,黄、郭两位副部长发言,指出举办高等护理教育的重要意义。
1984年5月14~16日,天津举办了中华护理学会高等护理教育研究班,学员52名,邀请美国李式鸾教授及国内护理专家讲课,这次学习班对开展高等护理教育教学内容有促进作用。
1984年在国家卫生部领导下成立了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在委员会内分设各专业编审小组,组织编审了《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本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为开展护理本科教育提供了教材。
1987年,北京市开展高等护理专修科自学考试,并逐步开展至全国有些大城市。中华护理学会、卫生部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共同组织编审了系列《护士晋升自学丛书》共26个分册,主要提供给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护士自学培训使用,为开展自学考试提供了教材。
1989年,已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教育体系,全国设有本科护理系的医学院校八所(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天津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南京医学院、上海第一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沈阳中国医科大学、西安医科大学),护理大专专修科教育30所,中等护士学校500所,比1949年增加了2.6倍。1987年一些大城市开展了护理专修科自学考试、证书班考试,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学校对全军开展了护理大专函授教育。
中国护士会于1922年在日内瓦加入国际护士会,为第11名会员国,从此中国护士在国际上取得了应有的荣誉和地位。
1950年护理学会总会开始国际学术交流,如请在京苏联护士讲课和撰文,与南斯拉夫、日本、冰岛等国家进行护理工作间学术活动和友好活动。1980年7月13日在世界卫生组织支持下,中国护理学会总会理事王懿、安之璧、吕式媛、严渭然四位同志组成的护理考察团对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三个国家进行的访问。1984年4月,林菊英理事长应美国加州大学及旧金山一些医院护校邀请访问并介绍了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1986年4月20~5月3日英国皇家学院邀请王秀瑛副理事长访问两周,参加英国4月28日在黑池召开的七十周年庆祝大会并授予王秀瑛和其它国家五位护士英国皇家护理学院荣誉校友的证书和证章。1988年6月16~24日学会理事长林菊英、副秘书长李逸华应加拿大护士会邀请,去该国商谈合作事宜。6月26~27日2日,林菊英理事长应西欧科研会的邀请参加该会第四次论文交流会。

- 护理学《中国医学通史》
- 护理学《中国医学通史》
-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基础护理学》
- 护理心理学正在推动着护理制度的改革《医学心理学》
- 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内容与原则《基础护理学》
- 护理心理学正在推动着护理学的发展《医学心理学》
- 护理业务技术管理与制度管理《基础护理学》
- 护理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医学观念《医学心理学》
- 护理诊断《基础护理学》
- 护理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医学心理学》
- 护理职业道德与护士行为规范《基础护理学》
- 护理心理学的意义《医学心理学》
- 护理制度管理《基础护理学》
- 护理心理学的任务《医学心理学》
- 护理质量管理《基础护理学》
- 护理心理学的对象《医学心理学》
- 护脐法《达生编》
- 护理记录单《病历书写规范》
- 护身禁法《千金翼方》
- 护理记录单《病历书写规范》
- 护士的心理品质《医学心理学》
- 护理计划单《病历书写规范》
- 护士素质《基础护理学》
- 护理计划单《病历书写规范》
- 护士心理品质的培养《医学心理学》
- 护理计划《基础护理学》
- 护胎《幼幼集成》
- 护理估计《基础护理学》
- 护胎法《丹台玉案》
- 护理发展简史《基础护理学》
- 护胎法方《回生集》
《中国医学通史》
- 中国医学通史
- 编撰
- 绪论
- 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
- 原始人类及其卫生活动
- 夏商西周时期医学
- 夏商西周时期卫生保健
- 商周医事制度
- 夏商西周时期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
- 夏商西周时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夏商西周时期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
- 夏商西周时期巫与医药的关系
- 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 春秋战国时期职业医生的出现和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萌芽
- 春秋战国时期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
- 春秋战国时期药物学的成就与方剂学萌芽
- 春秋战国时期临床各科成就
- 春秋战国时期初具体系的医学理论
-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医学
- 春秋战国时期医学著述
- 春秋战国时期医家传记
- 秦汉时期医学
- 秦汉时期医事制度
- 秦汉时期卫生保健、疾病预防与尸体保护
- 秦汉时期药物与方剂成就
- 秦汉时期临床各科成就
- 秦汉时期医史研究和文献整理
- 秦汉时期风俗习尚与医药文化
- 秦汉时期的早期的医药交流
- 秦汉时期军事医学
- 秦汉时期医学著述
- 秦汉时期医学家传记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医学(公元220-581年)
- 三国两晋南北朝军事制度、医学教育和卫生保健
- 三国两晋南北朝临床各科医疗经验的积累
-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
- 三国两晋南北朝药物学的丰富与发展
- 三国两晋南北朝服石与炼丹
- 三国两晋南北朝少数民族医学
- 三国两晋南北朝军事医学
- 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外医学交流
-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著作
-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家传记
- 隋唐五代医学(公元581-960年)
- 隋唐五代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
- 隋唐五代卫生保健和养生
- 隋唐五代病因症候学的总结
- 隋唐五代临床医学的发展
- 隋唐五代军事医学
- 隋唐五代药物学
- 隋唐五代中外医药交流
- 隋唐五代名医传记
- 隋唐五代少数民族医学
- 隋唐五代医学著作
- 两宋时期医学
- 两宋时期医政法令、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
- 两宋时期校正书局与医书大量刊行
- 两宋时期卫生保健与养生
- 两宋时期基础医学的进展
- 两宋时期药物学方剂的发展
- 两宋时期法医学
- 两宋时期临床各科成就
- 两宋时期中外医药交流
- 两宋时期医学著作
- 两宋时期军事医学
- 两宋时期医学家传记
-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
- 辽夏金元医事制度与医学教育
- 辽夏金元卫生保健
- 辽夏金元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 辽夏金元医学争鸣与学术流派
- 辽夏金元药物学和方剂学
- 辽夏金元军事医学
- 辽夏金元少数民族医学史
- 辽夏金元临床各科成就
- 辽夏金元中外医药交流
- 辽夏金元医学家传记
- 辽夏金元医学著作
- 明代医学
- 清代前中期医学(1644-1840)
- 清代前中期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
- 温病学说的发展和预防保健
- 清代前中期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
- 清代前中期基础医学理论的进步
- 清代前中期药物学与方剂学的进展
- 清代前中期医学入门书的空前发展与医学杂志的出现
- 清代前中期临证医学的成就
- 清代前中期少数民族医学
- 清代前中期军事医学
- 清代前中期中外医药交流
- 清代前中期医学著作
- 清代前中期医家传记
- 台湾医学
- 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西医篇
- 西医的传入和成长
- 近代基础医学各科的建立和发展
- 近代临床医学的发展
- 近代医学体系的建立
- 近代公共卫生与防疫
- 近代药学
- 制药工业的诞生与发展
- 医近代学教育
- 近代西医书刊的出版及医药学术团体
- 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中医篇
- 近代中药学、方剂学的新成就
- 近代中西医汇通之探索
- 近代中医药界的抗争与革新运动
- 近代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
- 近代中医教育
- 近代中医基础理论和医史文献研究
- 近代中医药书刊出版与药学术团体的建立
- 中国医学通史现代卷
- 现代卫生工作方针与事业管理
- 现代公共卫生
- 现代疾病防治
- 现代生物制品
- 现代爱国卫生运动
- 现代基本经验
- 现代国境卫生检疫
- 现代基础医学
- 现代医疗卫生与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
- 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
- 一、物理诊断学
- 二、实验诊断学
- 三、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
- 四、内科学
- 五、地方病学
- 六、外科学
- 七、妇产科学
- 八、儿科学
- 九、眼科学
- 十、耳鼻咽喉科学
- 十一、皮肤性病学
- 十二、口腔医学
- 十三、精神病学
- 十四、神经病学
- 十五、营养与饮食学
- 十六、放射医学
- 十七、护理学
- 十八、临床肿瘤学
- 十九、核医学
- 现代医学相关学科
- 现代特种医学
- 现代药学的发展
- 现代中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确立
- 现代中医临床科学的研究
- 中西医结合产生的社会背景
- 现代针灸与经络研究
- 现代中药学的发展
-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基础理论
- 台、港、澳医学发展
-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发展
- 民族医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