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腔护理
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正常人口腔中有大量的细菌存在,其中有是的致病菌,当人体抵抗力降低,饮水、进食量少,咀嚼及舌的动作减少,唾液分泌不足,自洁作用受影响时,细菌可乘机在湿润、温暖的口腔中迅速繁殖,造成口腔炎症、溃疡、腮腺炎、中耳炎等疾患;甚至通过血液、淋巴,导致其它脏器感染,给全身带来危害;长期使用抗菌素的病人,由于菌群失调又可诱发霉菌感染。所以,做好口腔护理对病人十分重要。
(一)目的
1.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防止口臭、口垢、增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
3.观察口腔粘膜、舌苔的变化及有无特殊口腔气味,协助诊断。
(二)用物
1.轻病人口腔护理用物 脸盆、毛巾、漱口杯盛清水或漱口溶液、牙刷、牙膏。
2.重病人口腔护理用物 治疗盘内盛换药碗、漱口溶液浸湿的棉球,弯钳与压舌板各1,纱布1块,小茶壶或杯内盛温开水,弯盘,手电筒,毛巾,石蜡油,棉签,珠黄散或冰硼散,锡类散,漱口溶液,必要时备开口器等。
(三)常用漱口溶液
1.正常口腔用清水、生理盐水、朵贝氏液。
2.口腔糜烂、口臭用1%-3% 过氧化氢(遇有机物时放出氧分子,有防腐、防臭作用),2%-3%硼酸溶液(酸性防腐药,可改变细菌的酸碱平衡,起抑制作用),0.02%呋喃西林(有广谱抗菌作用),以及甘草银花液等。
3.酸中毒、霉菌感染用1-4%碳酸氢钠溶液(属碱性药,对霉菌有抑菌作用)。
4.绿脓杆菌感染用0.1%醋酸溶液。
5.中西药制成的含漱消炎散、口洁净等,具有消炎止痛,防治口腔疾患作用。
(四)操作方法
1.一般病人的口腔护理 适用于不能起床的病人。抬高床头支架,使病人取斜坡卧位,也可侧卧或头偏向一侧,取病人的干毛巾围于领下,脸盆放于旁边接取漱口污水,备好牙刷、牙膏、漱口水,让病人自己刷牙。护士应指导的刷牙方法,沿牙齿的纵向刷或用牙线剔牙。病情需要时可由护士协助,刷牙后擦干面部,整理用物。
2.重病人的口腔护理 用于高热、昏迷、危重、禁食等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协助病人侧卧或头侧向右侧,颈下铺毛巾,弯盘置于颊旁,协助病人用温开水漱口。
(2)左手持压舌板分开面颊部,右手持手电筒观察口腔粘膜和舌苔情况(观察顺序:唇、齿、颊、腭、舌、咽)。取下假牙。
(3)用弯钳夹持棉球,再用压舌板分开一侧颊部,依次清洁口腔:嘱病人咬合上下牙齿,先擦洗左侧外面,沿牙缝纵向由上至下,由臼齿擦至门牙,同法洗右侧外面。
(4)嘱病人张开上下齿擦洗左侧上下内侧(咬合面)。同法擦洗右侧上下内侧,上腭及舌面(勿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并弧形擦洗两侧颊部粘膜,每擦洗一个部位,更换1个湿棉球。舌苔厚或口腔分泌物过多时,用压舌板包裹纱布擦净分泌物。
(5)协助漱口,必要时可用吸水管吸漱口液或用注洗器沿口角将温开水缓缓注入,嘱属人漱口,然后再由下侧口角吸出,撤去弯盘,用纱布擦净口周。
(6)再次观察口腔是否清洗干净,口腔粘膜如有溃疡,可用珠黄散或冰硼散、锡类散、西瓜霜等撒布溃疡处,口唇干裂可涂石蜡油,取下毛巾,整理用物,清洁消毒后备用。
对口腔秽臭的病人,除按上述方法进行口腔护理处,每日可用漱口水、中药藿香煎成的汤、口洁净、茶叶水等含漱半分钟后吐掉,一日多次漱口可除口臭,预防口腔炎症。
对神志不清者可用止血钳夹紧1块纱布,蘸生理盐水或其它漱口液,拧至半干按口腔护理的顺序操作,以代替用棉球擦洗法。
(五)注意事项
1.擦洗时动作要轻,以免损伤口腔粘膜。
2.昏迷病人禁忌漱口及注洗,擦洗时棉球不宜过湿,要夹紧防止遗留在口腔。发现病人喉部痰多时,要及时吸出。
3.对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应观察口腔粘膜有无霉菌感染。
4.传染病人用物须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
*牙线剔牙法:牙线多用丝线、尼龙线等。取牙线40cm,两端绕于两手中指,指间留14-17cm牙线,两手拇指,食指配合动作控制牙线。用拉锯式轻轻将牙线越过相邻牙接触点,压入牙缝,然后用力弹出,每个牙缝反复数次即可。
附:假牙的护理
1.假牙也会积聚食物碎屑,必须定时清洗。使用假牙者应白天持续配戴,对增进咀嚼的功能、说话与保持面部形象均有利;晚间应卸下,可以减少对软组织与骨质的压力。卸下的假牙浸泡在冷水中,以防遗失或损坏。不能自理者由护士协助,操作前洗净双手,帮助病人取下上腭部分,再取下面的假牙放在冷水杯中。
2.用牙刷刷洗假牙的各面,用冷水冲洗干净,让病人漱口后戴上假牙。
3.暂时不用的假牙,可泡于冷水杯中加盖,每日更换一次清水。不可将假牙泡在热水或酒精内,以免假牙变色,变形和老化。如遇假牙松动、脱落、破裂、折断、,但未变形时,应将损坏的部件保存好。

- 口腔护理《基础护理学》
- 口腔颌面伤员的护理《口腔科学》
- 口腔化脓性肉芽肿《临床激光治疗学》
- 口腔颌面软组织损伤《理疗学》
- 口腔肌瘤《临床激光治疗学》
- 口腔颌面部硬组织损伤《理疗学》
- 口腔及其周围组织急性化脓性炎症《理疗学》
- 口腔颌面部硬组织损伤《急诊医学》
- 口腔急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口腔颌面部损伤《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口腔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急诊医学》
- 口腔检查常用器械《口腔科学》
-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伤《口腔科学》
- 口腔健康调查《口腔科学》
- 口腔颌面部检查《口腔科学》
- 口腔局部麻醉《口腔科学》
- 口腔颌面部检查《口腔科学》
- 口腔科《中国医学通史》
- 口腔颌面部火器伤的特点《口腔科学》
- 口腔科《中国医学通史》
- 口腔颌面部火器伤的处理《口腔科学》
- 口腔科《中国医学通史》
-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口腔科学》
- 口腔科《中国医学通史》
- 口腔各壁《人体解剖学》
- 口腔科《中国医学通史》
- 口腔常见疾病的预防《口腔科学》
- 口腔科病历《病历书写规范》
- 口腔辨病《常见病自测》
- 口腔科的心理问题《医学心理学》
《基础护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护士素质与护理职业道德
- 第三章 医院的任务与组织结构
- 第四章 病人入院及出院的护理
- 第五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第六章 病人的清洁、舒适与安全护理
- 第一节 病人的清洁、舒适护理
- 第二节 褥疮的预防及处理
- 第三节 病人的卧位与安全护理
- 第七章 病人营养与饮食护理
- 第八章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及测量
-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及测量
- 第二节 脉搏的观察及测量
- 第三节 呼吸的观察及测量
- 第四节 血压的观察及测量
- 第五节 体温单的使用
- 第九章 病区常用药物的管理及口服给药法
- 第十章 注射法
- 第十一章 药物过敏试验法
- 第十二章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 第十三章 冷与热的应用
- 第十四章 呼吸道护理技术
- 第十五章 胃肠道护理技术
- 第十六章 泌尿道护理技术
- 第十七章 常用标本采集法
- 第十八章 传染病区的管理及隔离技术
- 第十九章 观察病人
- 第二十章 急救与监护
- 第二十一章 临终护理
- 第二十二章 护理文书的书写记录和保管
- 第二十三章 护理程序与整体护理
- 第二十四章 病区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