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骨伤科

《中国医学通史》书籍目录

骨伤科亦属外科,但中医学中多独立为一科而有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明代尤见进步。

(一)伤科学派的主要特点

1、薛己学派

薛己学派主要有汪机、陈文治等。他们的学术主张主要表现为:强调整体现念,重脉理,重视元气的作用。认为治气应以补气为主,治血要通过补气养血实现活血化瘀,强调脾胃肝肾在治疗骨伤中的作用,主张健脾培元,固肾治伤;重视内治,反对单纯依赖手法和外治;在药物使用上主张平补,反对寒凉。从学术渊源看,薛氏这些主张与金元时期的脾胃学说有密切联系。

杨清叟用营卫返荣汤,治损伤拆跌;强调“顺气匀血”。到了薛已,更以四物汤补中益气汤为主,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2、少林寺学派

少林寺学派依据经络气血传输理论,提出血头行走穴道说。他们认为人身气血运行有一个头,即血头,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分别经过十二个穴道。这一说法最早见于《跌损妙方》,为此还专门编有“血头行走穴道歌”。

血头行走穴道说是经络学说和子午流注在伤科的具体运用。少林寺学振依据血头行走穴道的时辰,采用跌打点穴治伤法,是他们的一种重要手法。在治疗时,还配以药物,救急方剂有七厘散飞龙夺命丹地鳖紫金丹十三味总方是论穴治伤的主方。这些方药,至今是临床较常应用的验方。

(二)骨折关节脱位治疗的进步,明代在骨折和关节脱位的诊断治疗上,都有较大的进展。

在诊断方法上,《普济方》提出的下肢骨折复位效果诊断法,采用脚跟对齐,脚头抵正,以检测股骨或胫骨复位后的效果。

在治疗方面,对骨折及关节脱位的手法有不少进展。异远真人运用端提法使颈椎脱位骨折复位,方法是让病人取坐位,医者用双手将病者头颅端定提起。

《普济方》对多种骨折及脱位治疗都有详尽描绘,解剖部位准确,手法可靠,为骨伤学做出突出贡献。如关于肋骨科拆的复位,“令患人正坐,用手按捏骨正,依法用药扎缚,凡病人手面于仰看可为妙”。关于尺挠骨骨拆复位,用屈伸端捏法,“令患人正坐,用于拿患人胳膊伸舒,端捏平正”。股骨骨折应和髋关节脱位相鉴别,“腿胫伤折法,令病人仰卧倒,比根齐恐胯骨出血”,即用两足跟对比的方法,看伤肢短缩多少,以确定有无关节脱位等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国医学通史》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国医学通史》书籍目录
  1. 骨伤科《中国医学通史》
  2. 骨伤科《中国医学通史》
  3. 骨伤科《中国医学通史》
  4. 骨伤科《中国医学通史》
  5. 骨伤科《中国医学通史》
  6. 骨伤科《中国医学通史》
  7. 骨伤科《中国医学通史》
  8. 骨伤科《中国医学通史》
  9. 骨伤科疾病《中国医学通史》
  10. 骨伤断《医门补要》
  11. 骨伤作痛《正体类要》
  12. 骨软骨瘤《骨科学》
  13. 骨伤作痛《正骨心法要旨》
  14. 骨软风秘方《华佗神方》
  15. 骨伤作痛《医宗金鉴》
  16. 骨肉瘤《骨科学》
  17. 骨伤作痛《续名医类案》
  18. 骨肉瘤《自我调养巧治病》
  19. 骨伤作痛《证治准绳·疡医》
  20. 骨热疳痨《中医词典》
  21. 骨声《中医词典》
  22. 骨热《幼幼新书》
  23. 骨蚀《中医词典》
  24. 骨盆腔《妇产科学》
  25. 骨酸《中医词典》
  26. 骨盆肌《人体解剖学》
  27. 骨髓《中医词典》
  28. 骨盆骨折《骨科学》
  29. 骨髓《组织学与胚胎学》
  30. 骨盆骨折《百病自测》
  31. 骨髓穿刺术《物理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