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卫生

《中国医学通史》书籍目录

从对殷代卜辞的研究和出土的殷周盥洗用具,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们已经养成扫地、洗手、洗面、洗头、洗脚等卫生习惯。如:盥、沫、浴、洗等字之甲骨文象已给人以生动的印象。

甲文有帚、扫、宝鸡出土之青铜器中见有如子帚洒形的文字,(容庚编著,张振林、马国权摹补《金文编》第1825页,中华书局影印,1985年第一版)。近年出土的殷周陶器和青铜器中,据考古学家研究,其中有洗脸、洗足的盆和喷洒地面的壶,陶器中有擦手去垢的陶搓,制作都相当考究。(杨建芳:《安阳殷墟》,中华书局出版,1965年)。

殷代的贵族不仅用“汤”(热水)沐浴,而且还用潘,即煮热的浙米泔汁来沐发,《周礼》之“共(供)王之沐”。《疏》云“宫人,掌洁清之事,沐用潘、浴用汤。”三千多年前如此讲究的淋浴。无疑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反映。

饮食卫生,《周易》:“无攸遂,在中馈,贞吉。”意思是说妇女把家务以及饮食卫生搞好,是吉利的征兆。可见饮食在这一时期已作为一件大事受到人们的注意。西周时期统治阶级的饮食,有专门机构与人员管理,以确保饮食营养与卫生保管等。如:“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

周人也养成了许多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如《周易》:“观颐,自求口实。”(《周易·上经·颐》)。意即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又强调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不贪食过饱。

这一时期,还开始冷藏食品。《夏小正》记载:“三月参则伏……颁冰者。分冰以授大夫也。”《夏小正》被认为是夏朝历书。可见我国远在三、四千年前就开始有藏冰的活动了。如《诗经》:“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早)献羔祭韭”(《诗经·风·七月》)。该诗是周人采冰的切实史料。《周礼》且有凌人之设。“凌阴”即藏冰的房子,“凌人”是掌管藏冰、用冰的专职官员。入春后,气温渐高,即将食物保存在置有冰的鉴中(即大口之罂),这时期的冰室建筑,已很讲究,它可以把冰保存到夏天。王者把冰颁赐群臣,可见当时用冰范围已很广泛。

其次,从古代一些记载和传说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们已注意用锻炼身体的方法来防治疾病。

舞蹈的历史悠久,在甲骨卜辞里就有记载。到西周时更发展为驱疫逐鬼的“傩舞”,剥去神秘的外衣,也有健身防疫的意义。田猎、角抵等体育活动在西周前后都有开展。可见我国人民在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很早就把医疗与体育结合了起来,为后世导引、气功、按摩等保健体操运动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先导作用。

夏商周时期,性与生育的卫生也开始受到重视。限制“注混乱”在我国历史悠久,据传说,伏义氏“始制嫁娶”,“以重人伦之本”“民始不渎”。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进步,而且也是讲求性卫生的大前提。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国医学通史》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国医学通史》书籍目录
  1. 个人卫生《中国医学通史》
  2. 个例调查和病例报告《流行病学》
  3. 个体差异性规律《中医疾病预测》
  4. 个别氧代酸《医用化学》
  5. 个体感受性《预防医学》
  6. 个别醛和酮《医用化学》
  7. 个体和种族发育的研究《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8. 个别羟基酸《医用化学》
  9. 个性心理的问题(二)《医学心理学》
  10. 葛哲《中医词典》
  11. 个性心理的问题(一)《医学心理学》
  12. 葛应泽《中医词典》
  13. 各别药物临床药理学《急诊医学》
  14. 葛应雷《中医词典》
  15. 各部不胜脉《古今医统大全》
  16. 葛叶《本草崇原》
  17. 各部椎骨特点歌诀《人体解剖学歌诀》
  18. 葛玄真人百补构精圆《中藏经》
  19. 各经引使主治药《古今医统大全》
  20. 葛玄《中医词典》
  21. 各经引用《医学启源》
  22. 葛绣春《中医词典》
  23. 各经主治引使《本草蒙筌》
  24. 葛香菖茶《茶饮保健》
  25.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医学免疫学》
  26. 葛天民《中医词典》
  27.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28. 葛氏方《妇人大全良方》
  29. 各类实验动物选择索引《实验动物科学》
  30. 葛升茶《茶饮保健》
  31.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生理学》

《中国医学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