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结构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到两种大小、形态结构不同的颗粒衣原体。较小的称原体(Elementarybody),直径约为0.3um。卵圆形,电子密度大,是衣原体有感染性的形态。较大的称为始体(initial body)直径约为0.5~0.3um,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电子密度较小,是衣原体的无感染性形态。但有人认为还存在着一种过渡形态,即中间体(Intermediate body),亦有人把始体称为网状体(Reticulatebody)。
表18-2 衣原体原体和始体的性状
性状 | 原 体 | 始 体 |
大小(直径um) 细胞壁 代谢活性 胞外稳定性 感染性 繁殖能力 RNA:DNA比值 毒性 | 0.2~0.4 + - + + - 1 + | · 8~1.0 - + - - + 3~4 - |
(二)生活周期
衣原体有其独特的生活周期,种间无差异。原体在宿主细胞外较为稳定,但具有高度的感染性。当与易感细胞接触时,以吞饮的方式进入细胞内,由宿主细胞膜包围原体而形成空泡,在空泡内的原体增大,发育成为始体。始体在空泡以二分裂形式繁殖,在空泡内形成众多的子代原体,构成各种形态的包涵体(Inclusion body)。包涵体的形态、在细胞内存在的位置、染色性等特征,有鉴别衣原体的意义。成熟的子代原体从宿主细胞释放出来,再感染其他的宿主细胞,开始新的发育周期。每个发育周期约需40小时。始体是衣原体周期中的繁殖型,而不具有感染性。
(三)培养特性
大多数衣原体能在6~8天龄鸡胚卵黄囊中繁殖,可在受感染后3~6天致死的鸡胚卵黄囊膜中找到包涵体及特异性抗原。组织细胞培养如HeLa细胞,人羊膜细胞等中生长良好。但衣原体多缺乏主动穿入组织细胞能力,故可将接种有衣原体材料的细胞培养管先经离心沉淀以促使衣原体穿入细胞,也可在细胞培养管中加入适量的二乙氨基葡聚糖(DEAE-dextran),提高衣原体吸细胞的能力,使它易穿入细胞进行繁殖。有些衣原体,如鹦鹉热衣原体经腹腔接种,性病淋巴肉芽肿脑内接种,均可使小白鼠受感染。
(四)抵抗力
三种衣原体中鹦鹉热衣原体抵抗力较强。从低温-20℃贮存一年至数年以上的火鸡组织曾分离到衣原体。在禽类的干粪和褥草中,衣原体可存活数月之久。
衣原体对温度的耐受性与宿主的体温有关,禽类体温高,适应的衣原体株就较耐热;哺乳动物体温较低,适应的衣原体株则不耐热。
沙眼衣原体感染材料在56℃中5~10分钟即可灭活。在干燥的脸盆上仅半小时失去活性。在-60℃感染滴度可保持5年。液氮内可保存10年以上。冰冻干燥保存30年以上仍可复苏,说明沙眼衣原体对冷及冷冻干燥有一定耐受性。不能用甘油保存,一般保存在pH7.6磷酸盐缓冲液中或7.5%葡萄糖脱脂乳溶液中,这一点和病毒绝然不同,许多普通消毒剂可使衣原体灭活,但耐受性有所不同。如对沙眼衣原体用0.1%甲醛溶液或0.5%石炭酸溶液经24小时即杀死;用2%来苏儿仅需5分钟。对鹦鹉热衣原体用3%来苏儿溶液则需24~36小时才可杀死;用75%乙醇半分钟;1:2000的升汞溶液5分钟中即可灭活;紫外线照射可迅速灭活。四环素、氯霉素和红霉素等抗生素有抑制衣原体繁殖作用。
(五)抗原性
1.属共同性抗原所有衣原体都具有的共同抗原存在于衣原包膜中,并存在于衣原体的整个生活周期中。在宿主体可引起补体结合抗体,在血清学试验中可做为共同性抗原。
皮肤变态反应原1926年Frei发现,将性病淋巴肉芽肿(LGV)病人横痃中的脓液加热制成的抗原,采用皮内注射法。可用以诊断该病。后来改用衣原体培养物作抗原。这种抗原是属共同抗原,不具有种特异性。在沙眼、衣原体性病~~生殖道感染和鹦鹉热患者都对该抗原出现阳性反应。这种皮肤变态反应又称为Frei氏试验。
2.种特异性抗原衣原体的种特异性抗原不耐热,能被石炭酸、木瓜蛋白酶或加温60℃所破坏。但迄今尚无制备种特异性抗原的简便方法。用种特异性抗原作补体结合反应可将沙眼衣原体与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区别开来。
3.型特异性抗原实验证明,沙眼衣原体确有型的特异性。用微量间接免疫荧光法可将沙眼原体分为18个型。至于鹦鹉热衣原体的分型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 主要生物学特性《医学微生物学》
- 主要品种和品系《实验动物科学》
- 主要实验参数的选择(设置)《临床生物化学》
- 主要品种和品系《实验动物科学》
-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理疗学》
- 主要品种和品系《实验动物科学》
-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理疗学》
- 主要品种和品系《实验动物科学》
-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理疗学》
- 主要品种和品系《实验动物科学》
-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理疗学》
- 主要品种《实验动物科学》
-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理疗学》
- 主要品种《实验动物科学》
-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理疗学》
- 主要品种《实验动物科学》
-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理疗学》
- 主要品种《实验动物科学》
-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理疗学》
- 主要临床表现《外科学总论》
-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理疗学》
- 主要参考资料《医学免疫学》
-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理疗学》
- 主要参考资料《医学遗传学基础》
- 主要西医药期刊的创办和发行《中国医学通史》
- 主要参考文献《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主要抑制排卵的避孕药《药理学》
- 主药方《异授眼科》
- 主要影响血容量的抗高血压药《药理学》
- 主药《中医词典》
- 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药理学》
《医学微生物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 第一章 细菌的繁殖与代谢
- 第二章 细菌的分布与外界环境对细菌的影响
- 第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 第四章 细菌的致病性和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 第三节 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 第五章 细菌感染的诊断和特异防治
-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诊断
- 第二节 特异性防治
- 第六章 病原性球菌
- 第七章 肠道杆菌
- 第八章 弧菌和弯曲菌
- 第十一章 白喉杆菌
- 第十二章 分枝杆菌
- 第十三章 动物疫源菌
- 第十四章 厌氧性细菌
- 第一节 厌氧芽胞杆菌
-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 一、厌氧性球菌
- 二、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 三、革兰氏阳性无牙胞厌氧杆菌
- 四、无芽胞厌氧菌感染防治原则
- 第三节 厌氧菌的检验
- 第十五章 其他病原性细菌
- 第十六章 螺旋体
- 第十七章 立克次体
- 第十八章 衣原体
- 第十九章 支原体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支原体
- 第二十章 病原性真菌
-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一般性状
-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 第三节 抵抗力与变异
- [附]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 第一节 病毒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 一、病毒感染细胞的类型
- 二、病毒感染机体的类型
- 三、病毒与癌症
- 四、病毒的致病机理
- 第二节 机体抗病毒免疫
- 第二十三章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 第二十四章 呼吸道病毒
- 第二十五章 肠道病毒和轮状病毒
- 第一节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 第二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 第三节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
- 第四节 轮状病毒
- 第二十六章 肺炎病毒
- 第二十七章 出血热病毒
- 第二十八章 脑炎病毒
- 第二十九章 疱疹病毒
- 第三十章 其他病毒
- 医学微生物学基本词汇英汉对照(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