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象篇第七

《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六节脏象篇 黄帝问曰∶脏象何如?岐伯对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出入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后当云∶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支氏曰∶自脾及胃大小肠膀胱云者,乃兼统论也。

金匮真言论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对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巽方鸡。)其谷麦,(五谷之长。)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木之精气上为岁星,十二年一周天。)是以春气在头也。(万物发荣上,故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成数八也。)其臭臊,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在声为呼,其变动为握。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手少阴之络会于耳。)藏精于心,其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黍赤色。)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火之精气上为荧惑,七百四十日一周天。)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征,其数七,(成数七也。)其臭焦。其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色黄味甘。)其应四时,上为镇星,(土之精气上为镇星,二十八年一周天。)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思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干为马。)其谷稻,(色白。)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金之精气,上为太白星,三百六十五日一周天。)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成数九。)其臭腥。其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亥为豕。)其谷豆,(黑色。)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水之精气上为辰星,三百六十五日一周天。)

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成数六,)其臭腐。其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灵兰秘典篇 帝曰∶愿闻十二藏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医统大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1. 脏象篇《古今医统大全》
  2. 脏象理论是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3. 脏象上《医经原旨》
  4. 脏象经络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5. 脏象下《医经原旨》
  6. 脏象解《素灵微蕴》
  7. 脏象学说《中国医学通史》
  8. 脏象别论《景岳全书》
  9. 脏象应天地《医述》
  10. 脏象《顾松园医镜》
  11. 脏胸膜《人体解剖学》
  12. 脏象《中国医籍考》
  13. 脏痈痔《中医词典》
  14. 脏象《中医基础理论》
  15. 脏俞《中医词典》
  16. 脏象《中医名词词典》
  17. 脏俞五十穴《中医词典》
  18. 脏头风门主论《疡医大全》
  19. 脏与腑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
  20. 脏头风门主方《疡医大全》
  21.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
  22. 脏腧《中医词典》
  23. 脏燥《医述》
  24. 脏神所嗜《医述》
  25. 脏燥悲伤(杂病)《金匮悬解》
  26. 脏色单见说一《研经言》
  27. 脏燥证治《医宗金鉴》
  28. 脏色单见说二《研经言》
  29. 脏躁《中医名词词典》
  30. 脏器移植《外科学总论》
  31. 脏躁《奇效简便良方》

《古今医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