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法阴阳

《类经》书籍目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帝曰∶法阴阳奈何?(法,则也,以辨病之阴阳也。)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 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阳胜者火盛,故身热。阳盛者表实,故腠理闭。阳实于胸,则喘粗不得卧,故为仰。汗闭于外,则热郁于内,故齿干。阳极则伤阴,故以烦冤腹满死。阴竭者,得冬之助,犹可支持;遇夏之热,不能耐受矣。冤,郁而乱也。腠音凑。俯, 同。能,耐同。)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阴胜则阳衰,故身寒。阳衰则表不固,故汗出而身冷。栗,战栗也。厥,厥逆也。阴极者,阳竭于中,故腹满而死。阳衰者,喜暖恶寒,故能夏不能冬也。脉要精微论亦曰∶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见脉色二十一。)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更胜,迭为胜负也,即阴胜阳病、阳胜阴病之义。形言阴阳之病形,能言气令之耐受也。)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帝以阴阳为病俱能死,故问调和二者之道。)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上文言阴阳之变病,此言死生之本原也。七为少阳之数,八为少阴之数。七损者言阳消之渐,八益者言阴长之由也。夫阴阳者,生杀之本始也。生从乎阳,阳不宜消也;死从乎阴,阴不宜长也。使能知七损八益之道,而得其消长之几,则阴阳之柄,把握在我,故二者可调,否则未央而衰矣。愚按∶阴阳二气,形莫大乎天地,明莫着乎日月。虽天地为对待之体,而地在天中,顺天之化;日月为对待之象,而月得日光,赖日以明。此阴阳之征兆,阴必以阳为主也。故阳长则阴消,阳退则阴进,阳来则物生,阳去则物死,所以阴邪之进退,皆由乎阳气之盛衰耳。故生气通天等论皆专重阳气,其义可知。又华元化曰∶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阴常宜损,阳常宜盈。顺阳者多长生,顺阴者多消灭。中和集曰∶大修行人,分阴未尽则不仙;一切常人,分阳未尽则不死。亦皆以阳气为言。可见死生之本,全在阳气。故周易三百八十四爻,皆卷卷于扶阳抑阴者,盖恐其自消而剥,自剥而尽,而生道不几乎息矣。观圣贤虑始之心,相符若此,则本篇损益大义,又安能外乎是哉?一曰∶七损八益者,乃互言阴阳消长之理,欲知所预防也。如上古天真论云,女得七数,男得八数。使能知七之所以损,则女可预防其损而益自在也;能知八之所以益,则男可常守其益而损无涉也。阴阳皆有损益,能知所预,则二者何不可调哉?此说亦通。按启玄子注此,谓女为阴七可损,则海满而血自下,男为阳八宜益,交会而精泄,以用字解为房事。然经血宜调,非可言损,交会精泄,何以言益?故马氏因之而注为采取之说,岂此论专为男而不为女耶?矧亵狎之训,亦岂神圣正大之意哉?)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阴,真阴也。四十之后,精气日衰,阴减其半矣。然此言常人之大较,至若彭殇椿菌,禀赋不齐,而太极国中,则又各有其局象。愚按∶真阴之义,即天一也,即坎水也,丹家谓之元精。道书曰∶涕唾精津汗血液,七般灵物总属阴。又曰∶四大一身皆属阴,不知何物是阳精?此阳精二字,专指神气为言,谓神必由精而生也。又钟吕集曰∶真气为阳,真水为阴。阳藏水中,阴藏气中。气主于升,气中有真水;水主于降,水中有真气。真水乃真阴也,真气乃真阳也。凡此之说,皆深得阴阳之精义。试以人之阳事验之,夫施而泄者,阴之精也,坚而热者,阳之气也,精去而阳痿,则阴之为阳,尤易见也。此即阴气自半之谓。故本神篇曰∶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由此观之,可见真阴者,即真阳之本也。夫水火皆宅于命门,拆之则二,合之则一,造化由此而生,万物由此而出。其在人身,为性命之根柢,为脏腑之化原。故许叔微云∶补脾不若补肾。诚独见之玄谈,医家之宗旨也。后世有以苦寒为补阴者,伐阴者也,害莫甚矣,不可不为深察。)起居衰矣。(真阴已半,所以衰也。)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今精血渐衰,故体重而耳目不聪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阴痿,阳不举也。阴气内亏,故九窍不利。阴虚则阳无所归而气浮于上,故上实下虚而涕泣俱出。)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知,谓知损益之道。)故同出而名异耳。(同出者,人生同此阴阳也。而知与不知,则智愚之名异矣。)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智者所见,皆合于道,故察同。愚者闻道则笑,而各是其是,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愚者失之,智者得之也。)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此智者有余之征验。)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 之能,(无为者,天地之道也。恬 者,自然之乐也。老子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又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夫自然而然者,即恬 无为之道也。庄子曰∶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二子之言,皆本乎此。能者,如关尹子所谓惟有道之士能为之,亦能能之而不为之之义。)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从欲,如孔子之从心所欲也。快志,如庄子之乐全得志也。虚无之守,守无为之道也。故欲无不从,志无不快,寿命可以无穷,而与天地同其终矣。愚按∶圣人之道,惟圣人能之,人非生知,诚未能也。然而效法圣贤,则在明哲之所必不容己者,欲得其门,当自养心保身始。故但能于动中藏静,忙里偷闲,致远钩深,庶乎近矣。观谭景升曰∶明镜无心,无物不照,昊天无心,万象自驰;行师无状,敌不敢欺;至人无虑,元精自归。能师于无者,无所不之。故镜以察物,物去而镜自镜;心以应事,事去而心自心。此养心之道也。南华经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故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淮南子曰∶得道之士,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 伸卷舒,于物推移,故万举而不陷。所以贵圣人者,以其能龙变也,此保身之道也。知此二者,则跻圣功夫,必有能因学而至者矣。又恬 虚无义,见摄生类二。)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经》书籍目录
  1. 法阴阳《类经》
  2. 法医学之进步《中国医学通史》
  3. 法制《中医词典》
  4. 法医学的证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5. 法制半夏《外科传薪集》
  6. 法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7. 法制蛋《奇方类编》
  8. 法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9. 法制黑豆(《景岳全书》)《中医饮食营养学》
  10. 法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11. 法制熟艾《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2. 法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13. 番瓜子《中药学》
  14. 法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15. 番红花《本草纲目》
  16. 法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17. 番木鳖《本草纲目》
  18. 法医科《中国医学通史》
  19. 番木鳖《得配本草》
  20. 法医《中医名词词典》
  21. 番木鳖《外科全生集》
  22. 法医《中国医学通史》
  23. 番沙《中医词典》
  24. 法象余品《医学启源》
  25. 番沙门《张氏医通》
  26. 法时《中医词典》
  27. 番痧《张氏医通》
  28. 法律责任《传染病》
  29. 番泻叶《中药炮制》
  30. 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释义
  31. 番泻叶《中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