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说
大哉医乎。其来远矣。肇自开辟。厥初生民。有寿夭则有札瘥。有札瘥则有医药。故神百草。黄帝注内经。伊芳尹作汤液。雷公制炮炙。与夫着书立言垂世者。若内经。其言深而要其旨邃以宏。其考辩信而有征。实为医家之祖。下此则秦越人和缓者。缓独能知晋侯之膏肓。而未有着述。惟越人所着八十一难经。则皆发明内经之旨。又下此则淳于意华佗。佗之熊经鸱顾。固亦导引家之一术。至于刳腹背湔肠胃而去疾。则诚精于技矣。意之医状。司马迁备志之。又下此则张机之金匮玉函经及伤寒诸论。诚千古不刊之妙典。第详于六气之所伤。而于嗜欲饮食疲劳之所致者。略而不议。又下此则王叔和。篡岐伯华佗等书为脉经。叙阴阳内外。辨三部九候。分人迎气口。条陈十二经络。洎夫三焦五脏六腑之病。最为着明。又下此则巢元方病源候论。似不为无所见者。但论风寒。而不着湿热之篇。乃其失也。又下此则王冰推五运六气之变。撰为天元玉策。周详切密亦人之所难。苟泥之。则局滞而不通矣又下此则孙思邈王焘。思邈以绝人之识。操慈仁恻隐之心。其叙千金方翼。及粗工害人之祸。至为愤切。后人稍闯其藩垣。亦足以其术鸣。但不制伤寒之书。或不能无遗憾也。焘虽阐明外台秘要。所言症治方药灼灸之详。颇有所祖述。然谓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者。则一偏之见也。又下此则钱乙庞安时许叔微。叔微具在准绳尺寸之中。而无所发明。安时虽能出奇应变。而终未离于范围。二人皆得张机之粗者也。惟乙深造机之阃奥。而撷其精华。建五脏之方。各随所宜。谓肝有相火。则有泻而无补。肾为真水。则有补而无泻。皆启内经之秘。尤知者之所取法。奈世知乙之浅。其遗书散亡。由于阎孝忠所集居多。孝忠之意。初非乙之本真也。又下此则上谷张元素。河间刘完素。睢水张从政。元素之与完素。虽设为奇梦异人。以神其授受。实闻乙之风而兴起者焉。若从政则又宗乎完素者也。元素以古方今病决不能相值。治病一切不以方故其书亦不传。其有存于今者。皆后来之所附会。其学则东垣李杲深得之。杲推明内外二伤。而多注意于补脾土之设。盖以土为一身之主。土平则诸脏平矣从政以汗吐下三法。风寒暑湿燥火六门。为医之关键。其治多攻利。不善学人杀人。完素论风火之病。本内经论病机气宜一十九条。着为原病式。阐奥探微。有非大观官局诸医所可仿佛究其设施。则不越攻补二者之间也。近代名医。若吴中罗益。沧州吕复。皆承东垣之余绪。武林罗知悌。丹溪朱彦修。各挹完素之流风。又若台之朱佐。越之滑寿。慈溪王节斋余杭陶节庵。吴郡薛立斋。咸有着述。未易枚举。嗟夫。自内经以来。医书汗牛充栋。不为不多。盖医之有内经。犹儒道之六经。无所不备。后贤着述。若仲景东垣河间丹溪四子之说可谓医书之全备。犹学庸论孟为六经之阶梯。不可缺者也。故曰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然素问论病之因。本草着药之性。脉诀详症之原。运气法天之候。一以贯之于内经。斯医道之大成。乃千古不易之定论。实为万世之师法矣。

- 医说《寿世保元》
- 医帅论五十八法《针灸神书》
- 医谈录旧《景景医话》
- 医书亦有经子史集论《温病条辨》
- 医巫的流变与趋向《中国医学通史》
- 医书《古今医统大全》
- 医巫闾子医贯序《医贯》
- 医事制度《中国医学通史》
- 医毋自欺论《时病论》
- 医事制度《中国医学通史》
- 医误、药害致损《虚损病类钩沉》
- 医事制度《中国医学通史》
- 医效郎《中医词典》
- 医事制度《中国医学通史》
- 医学《诊宗三昧》
- 医事《中医词典》
- 医学博士《中医词典》
- 医史文献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 医学常用统计图及绘制法《预防医学》
- 医师《中医词典》
- 医学大概的意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医生在临床康复工程服务工作中的任务《康复医学》
- 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 医痊郎《中医词典》
- 医学或问《医学正传》
- 医门经论《医学真传》
- 医学集成卷二《医学集成》
- 医门八法《医学心悟》
- 医学集成卷三《医学集成》
- 医论《寿世保元》
- 医学集成卷四《医学集成》
《寿世保元》
- 作者:龚廷贤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年—1644年
- 卷一
- 医说
- 五脏六腑脉病虚实
- 五脏补泻主治例
- 十二经络
- 奇经八脉
- 诊脉
- 七表八里总归四脉
- 论五脏见四脉应病诗
- 内因脉
- 外因脉
- 不内不外因脉
- 定死脉形候歌
- 脉辨生死
- 诊杂病生死脉歌
- 诊暴病歌
- 诸脉宜忌生死
- 扁鹊华佗察声色秘诀
- 诊五脏六腑气绝症候
- 脏腑论
- 血气论
- 脾胃论
- 五运六气论
- 五运主病
- 亢则害承乃制体用说
- 医论
- 卷一本草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儿科总论
- 急惊
- 慢惊
- 慢脾
- 诸疳
- 积癖
- 热症
- 感冒
- 脾胃
- 伤食
- 吐泻
- 痢疾
- 疟疾
- 痰喘
- 咳嗽
- 发痧
- 通治
- 变蒸论
- 初生杂症论
- 胎热
- 胎寒
- 胎肥
- 胎怯
- 胎黄
- 胎惊
- 锁肚
- 不乳
- 撮口
- 噤风
- 脐风
- 客忤
- 不尿
- 夜啼
- 中恶
- 天吊
- 鹅口
- 口疮
- 重舌
- 木舌
- 弄舌
- 牙疳
- 吃泥土
- 丹毒、赤游
- 喉痹、乳蛾
- 眼疾
- 耳疾
- 鼻疮
- 头疮
- 脐疮
- 虫痛
- 尾骨痛
- 阴肿疝气
- 盘肠气痛
- 脱肛
- 遗尿
- 尿浊
- 便血
- 下淋
- 吐血、衄血
- 大小便闭
- 水肿
- 黄胆
- 汗症
- 解颅
- 鹤节
- 行迟
- 语迟
- 齿迟
- 诸迟
- 龟胸
- 龟背
- 滞颐
- 囟陷
- 囟填
- 手拳
- 脚拳
- 痘疮
- 疹
- 卷九·外科诸症
- 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