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之部位

《医碥》书籍目录

脉者,血气经隧合而成名者也。非血则不充,非气则不行,非经隧则散漫而不就轨。以经隧乃脉之道路,犹水之有渠。人身无处非血,无处非气,如地无处非水,而必注于江河,乃有其流动可见,故诊脉必于经隧也。人身血脉流行之路,大者为经,小者为络,经如正河,络如支河,但有其外见之处,即皆可诊。

《内经》分三部九候。(出《素问·三部九候论》。)

上部天,两额之动脉,(当颔厌之分,足少阳胆经脉气所行。)以候头角之气。

上部人,耳前之动脉,(即和 之分,手少阳三焦经脉所行。)以候耳目之气。

上部地,两颊之动脉,(即地仓、大迎之分,足阳明胃经脉气所行。)以候口齿之气。

中部天,手太阴也,(即寸口,肺经脉气所行。)以候肺。

中部人,手少阴也,(即神门,心经脉气所行。)以候心。

中部地,手阳明也,(即合谷,大肠经脉气所行。)以候胸中之气。

下部天,足厥阴也,(气冲下三寸,五里之动脉,肝经脉气所行。卧而取之,女子取大冲,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陷中。)以候肝。

下部人,足太阴也,(鱼腹上越筋间,箕门之动脉,沉取乃得之,脾经脉气所行也。若候胃气者,当取足跗上之冲阳。)以候脾胃之气。

下部地,足少阴也,(即太溪,肾经脉气所行。)以候肾。

按上部以候头,则下部以候足可知。以本脏之经脉候本脏,则亦以本腑之经脉候本腑可知。古人多以互文见意,当善会之。再按脏腑经脉共十二,以止九候,故遗手太阳小肠,手厥阴心包,足太阳膀胱三经,不知当诊何处。又胃经之人迎与寸口并诊,而不列九候之中,皆不可晓,此后人之所弃而不讲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碥》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碥》书籍目录
  1. 脉之部位《医碥》
  2. 脉症治方凡例《脉症治方》
  3. 脉之大要《古今名医汇粹》
  4. 脉症与病相反论《医学源流论》
  5. 脉之行动《医碥》
  6. 脉症顺逆与从舍《中医诊断学》
  7. 脉之行动《医碥》
  8. 脉症合参《中医名词词典》
  9. 脉之名义《诊家正眼》
  10. 脉证宜忌歌《推拿抉微》
  11. 脉之歇止《医碥》
  12. 脉证宜忌歌《幼幼集成》
  13. 脉之形体《医碥》
  14. 脉证相反《古今医统大全》
  15. 脉之造字《思考中医》
  16. 脉证死生论《血证论》
  17. 脉指歌《寿世保元》
  18. 脉证似反《轩岐救正论》
  19. 脉痔《圣济总录》
  20. 脉证似反《古今医统大全》
  21. 脉痔《中医词典》
  22. 脉证合与不合《医述》
  23. 脉痔候《诸病源候论》
  24. 脉证合参《中医词典》
  25. 脉中有线有吉有凶《读医随笔》
  26. 脉证从舍《医碥》
  27. 脉主病《古今名医汇粹》
  28. 脉证不应《温疫论》
  29. 脉状奇偶《古今医统大全》
  30. 脉证不同《医述》
  31. 悗心《中医词典》

《医碥》